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

驻 穗 信 息 2019年第2期
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发布时间:2019-02-28 16:00 浏览次数:4871 【字体:

   

 

2019年第2







  

 

1、浙江省  力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上海市  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3、福州市  实施新一轮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


4、重庆市  “靶向”投资牵引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  力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11日,从全省工业稳企业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针对当前浙江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约束与转型风险等各种挑战,浙江省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清醒、有作为,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应变,出实招、创新招,全力打好工业稳企业稳增长攻坚战,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一加一减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稳中求进,首要做好加减法——为企业减负,为发展加油。从省经信厅获悉,浙江省第五批减负降本政策正在紧锣密鼓调研起草中,该政策出台后,浙江省2019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逾1500亿元。在浙江省各地,减负降本的工作力度正在不断加码。以嘉兴为例,嘉兴市已出台减负降本“70条政策措施”,力助企业爬坡过坎。浙江省还在抓紧酝酿出台各项减负降本举措——省税务局将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小微企业应减尽减、应免尽免;省人社厅正抓紧明确社保费返还政策,继续实施临时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省发改委将深化涉企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清理规范涉企中介收费,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1日,浙江省一些地方把抓项目抓投资作为开局之举,积极推动新的有效投资项目落地。不久,浙江省还将举行新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掀起有效投资的新热潮。同时,“千亿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计划”“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计划正在加快组织实施,一季度将落实5000项重点工业项目。政府产业基金2.0版也将加快实质性运作,数个百亿级政府产业基金正在抓紧组建……

二、一进一退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稳中求进,求的正是高质量发展之“进”,同时伴随低效落后产能之“退”。春节期间,在新昌万丰摩轮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有步骤地旋转忙碌着,一个个摩轮鱼贯下线。与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数量相比,操控关键工位的工人反而成了“少数派”。

当前,在浙江工业企业中,一批像万丰摩轮这样搭载数字技术的生产车间、制造工厂让浙江制造面貌一新,成为浙江工业求稳求进的新底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正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动能的主要抓手,也是当下浙江工业稳企业稳增长的题中之义。接下来浙江省将抓紧实施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抓紧制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云上浙江”建设;推广应用城市大脑,推进“企业大脑”建设;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乌镇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

大手笔打造新动能,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2019年浙江省将继续坚定不移打破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坛坛罐罐。继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着力形成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良好局面。

三、一下一上增强企业发展预期

2019年首个工作日开始,一波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核心的“三服务”热潮在之江大地兴起,以奔跑姿态奋战“开门红”。

省经信厅正在牵头加快建设以县为基础、县市省联动,服务全天候、企业全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府服务企业综合平台。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能拖不能等,县解决不了上报给市一级,再解决不了上报给省一级,总之以解决问题为要。

深入基层,把政策送上门。在余杭,除了“一对一”“店小二”“保姆式”等精准对接服务外,还开展了“企业服务大比拼”活动。政府精准服务与企业发展信心成正比,春节前余杭区已对辖区百强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分级分层走访摸排,从收集反馈情况看,开(复)工安排均稳定正常。

上海市  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一、推动电商快递基础设施合理化布局,进一步提升集约水平

(一)加强规划协同引领

落实《上海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强化电子商务物流支撑,打造电商快递长三角一体化,构建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地。鼓励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开展基础设施、干支线运输、网络网点、快件揽收和末端派送等各方面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以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契机,加快上海邮政快递国际枢纽中心建设,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入驻,打造联通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快递枢纽。

(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落实《上海市快递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快递物流相关仓储、分拨、配送等设施用地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支持建设集约化智能仓储、现代化无人仓库等。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土地保障机制,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建设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项目,在办理用地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不改变用地主体、符合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不影响相邻关系及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建设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项目的,可在5年内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5年期满后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

(三)创新末端设施支持政策

创新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方式,明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为快递末端网点提供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将智能快件箱、电商快递末端网点等纳入上海市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设置规划;结合实施上海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设置智能快件箱。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置电商快递服务场所。鼓励在社区商业设施中纳入电商快递服务功能。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引导上海市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实现商品定价与快递服务定价相分离,促进快递企业发展面向消费者的增值服务。

二、推动电商快递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协同水平

(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鼓励电商快递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建立深度感知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支持无人配送、无人仓及无人零售技术在上海市的推广应用,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网络。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安检系统。支持企业建立智能电商快递综合协同平台和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等政府专项资金对上海市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商快递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资质。

(五)推进园区建设与升级

加快推进青浦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重点电商快递企业建设贸易型总部。引导国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园区探索推广“互联网+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区域辐射能力。加快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园区对无人配送技术应用给予特定道路测试支持。依托浦东祝桥临空经济区,加快浦东祝桥国际现代快递物流园区建设,推动上海快递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鼓励仓储、快递、第三方技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智能仓储,延伸服务链条,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发展。充分发挥供应链平台的资源集聚、供需对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鼓励物流快递与电商、实体商业企业合作,推进“店仓配”一体发展,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供应链生态。

三、推动电商快递绿色化运营,进一步提升环保水平

(七)推广绿色包装

贯彻实施国家邮件、快件绿色包装、减量包装相关行业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包装和回收利用技术、材料,推进电商快递物流包装减量化。2020年,上海协议客户电子面单使用率达95%以上,减少纸箱和胶带的使用量,减少二次包装,鼓励电商平台提供绿色包装选项,对绿色包装实行计价优惠。试点开展“逆向物流”回收包装,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建立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多方协同回收体系。

(八)推动绿色运营

在干线运输环节,引导企业利用铁路资源,合理开展多式联运,促进结构性减排,在中转运输和末端配送环节,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鼓励企业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推广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中转袋、中转箱、笼车等设备应用,提升作业效率。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加大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应用。在具备条件的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等地方配套建设汽车充电桩。加强能源管理,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在电商快递仓库、分拨中心、数据中心、管理中心等场所推广应用节水、节电、节能等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推动电商快递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规范运营水平

(九)便利配送车辆通行

完善上海电商快递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政策,支持重点电商快递物流企业车辆和新能源车辆办理通行证。合理确定通行区域和时段,给予临时停靠便利。鼓励民航、铁路、海关、港口等运输部门为快件运输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鼓励机场、车站、口岸等单位规划建设快件集中处理场所,提供快件快速配载、装卸、交接等服务。

(十)规范配送服务车辆运营管理

修订《上海市快递揽投专用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推广揽投电动自行车覆盖范围,制订并出台揽投车辆技术标准。对专用电动自行车统一标识,实施数字化管理,加强对电商快递服务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符合快递业特点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险等险种。研究制定城市小型快递专用汽车标准,引导快递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型,研究制定城市快递揽投专用车相关地方标准,推动配送车辆标准化、厢式化。

(十一)推进末端快递标准化服务

引导上海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共同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逆向物流等便民利商新业态。支持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充分利用现有邮政网点优势,整合末端派送资源,创新合作模式。鼓励快递企业与物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为业主(使用人)提供代收代寄服务,提高快递末端投送效率。推广智能快件箱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加快社区、高校、商务中心、地铁站周边等末端节点布局。加快出台《上海市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通用规范》,完善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点消防设置及快递配送车辆充电规范等要求。

五、推动电商快递便利化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十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完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上海市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一网通办”。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优化快递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对快递末端网点实施备案管理,末端网点备案无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十三)健全企业间数据共享制度。在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上海市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开展数据交换共享。探索建立数据保护、开放共享规则,建立数据中断等风险评估、提前通知和事先报告制度。依托上海市大数据交易领先及产业集聚优势,率先实现在部门、行业、地区等不同领域信息的共享互换、协同作业,提升电商与快递之间的协同效率。

(十四)健全协同共治管理模式

建立上海市电商快递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信用信息系统和服务安全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信用不良名单”制度。发挥电商及快递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出台行业自律公约。鼓励电商、快递企业建立诚信联盟,联合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加强从业人员配送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保护用户利益及信息安全。加快全市范围内快递一体化安检建设。

福州市  实施新一轮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

一、主要任务

1.加快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健全“五个一批”抓项目机制,完善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库,实行滚动更新,每年筛选推动实施100项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制定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全力推动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京东方柔性面板、熔城半导体、国脉科技、湛华科技等项目;机械制造产业重点推进东南汽车、奔驰汽车、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雪人氢能源发动机等项目;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推进申远新材料二期、康乃尔mdi、中景石化聚丙烯、缘泰石油乙烷裂解制乙烯等项目;纺织化纤产业重点推进山力化纤、恒申合纤、立华智纺、恒捷纺织等项目;轻工食品产业重点推进元洪国际食品园、南科渔业、宏东渔业、友谊新材料园等项目;冶金建材产业重点推进宝钢德盛、大东海冶金、罗源闽光、祥鑫铝业等项目。

2.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每年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筛选一批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特别是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及产品研发能力较强,质量效益突出,发展预期良好,已实施或拟实施项目投资、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扩张措施,具有“互联网+制造”“服务+制造”等特征的企业,制定培育计划,强化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鼓励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带动福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3.聚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持续开展招商专项行动,完善招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商会、招商公司、中介机构等作用,强化联动招商,形成招商合力。结合福州市产业基础,按照“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原则,发布重点招商项目目录,瞄准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台湾百大企业、中国互联网100强和央企等重大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引导资本投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4.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发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完工奖励政策激励作用,用好用足省、市技改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对标国际标准,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提升装备水平。引导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施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5.激发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激励龙头企业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建设提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发展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组织开展福州市工业企业优秀创新产品奖评审,对福州市工业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秀创新产品予以奖励。

6.提升龙头企业品牌开拓能力。实施品牌兴企战略,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快整合、培育产业品牌和地域品牌,支持、引导品牌做大做强。定期评选发布《福州市名优产品目录》,市支持工业产品开拓市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若另外建有和使用其他产品目录库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与《福州市名优产品目录》对接。鼓励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供需对接,组织举办全市性、行业性的产品推介、互采互购、上下游协作配套、项目供需对接、抱团营销等“手拉手”活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实施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结合的新零售模式。研究出台福州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实施办法,对评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工业企业优秀创新产品奖或优秀软件产品及优秀应用解决方案,且属于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7.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向拓展新模式、新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在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与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等重点领域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推动龙头企业实施“机器换工”、数控技术、智能装备应用、智能服务等智能化改造项目,开展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鼓励龙头企业实施绿色制造,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健全能源管理体系,确保龙头企业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等条件,实现绿色发展。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推进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等节能重点工程。

8.加强龙头企业领航人才培养。以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开展工业和信息化企业领航人才和重点产业优秀人才评选,给予适当的奖励,提升人才待遇。

二、政策措施

1.提升企业服务。对营业收入(产值)达100亿元(含)以上且年度纳税额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集团),由市政府授予“福州市优秀工业企业”称号;对营业收入(产值)达300亿元(含)以上且年度纳税额1亿元(含)以上的企业(集团),由市政府授予“福州市突出贡献工业企业”称号。对上述企业建立政企直通车服务,由市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可直报市政府予以协调解决,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扶持政策。

2.强化成长激励。经认定为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产值)连续三年较上年增长15%(含)以上,税收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的,按照三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增量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

3.加强技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年度投资5亿元(含)以上的项目,市财政按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年度投资3亿元(含)以上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按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4.优先要素保障。在符合环保、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龙头企业的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对龙头企业改造原有设备或在现有装置预留地增加少量设备的小型技改项目,改造后污染物排放指标仍在原审批指标内的,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适当简化。简化龙头企业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行政审批流程,在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开展代办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加强金融扶持,福州市企业技术改造基金、垫息贷款政策优先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龙头企业,可提请市政府进行必要纾困救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

5.优化引才环境。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享受子女就学、购房等相关政策待遇。对龙头企业中实现重点产业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可通过“一事一议”统筹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项目资金支持;对成长性好和业绩突出的团队项目,根据实际需求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对龙头企业参评企业领航人才和重点产业优秀人才的予以优先推荐。

 

重庆市  “靶向”投资牵引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着力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瞄准智能产业“风口”打造新的增长点,“靶向”投资成为牵引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一、加大技改投入,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

2018年,重庆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遭遇市场“天花板”,一些整车、整机厂商和上下游企业陷入困境。据重庆市经信委统计,2018年重庆完成技改项目1200多个、技改投资约990亿元、同比增长20.7%,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接近40%;推动实施20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76个市级示范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这些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7.3%、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9.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3%。

2019年还将推动125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建设3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5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二、狠抓重大项目,培育万亿元级智能产业

1月21日,投资10.2亿元的重庆联创电子新一代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第三期项目在两江新区破土动工,3年后该项目有望新增年产值40亿元;1个多月前,投资465亿元的重庆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启动建设……近期,重庆一大批高投资、高技术、高产值的智能化项目密集开工。

2018年重庆签约的大数据智能化项目投资高达3900亿元,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浪潮等一大批大数据智能化企业纷至沓来,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企业中有4家已落户重庆。2018年全市智能产业产值达到4640亿元、同比增长19.2%,2019年将力争达到5800亿元。近期一大批智能化项目接续落户、开工,不仅将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有望推动全市智能产业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三、补短板挖潜力,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底,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东北半环和四号线一期开通,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大关;2019年1月中旬,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和五号线延长线获批,两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对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重庆而言,以基础设施建设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统计,2018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渝湘高铁、郑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2019年渝西高铁、渝昆高铁等有望开工建设,另有多条高铁已启动前期工作,重庆“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加速形成。

根据规划,2019年重庆不仅将投资850亿元推动一批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水利、航空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2.4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还将加强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