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一至元宵节,“行彩桥”、到破门楼郑看“翁仔灯”是榕城区每年新春佳节的重要民俗活动,“行彩桥”、摸石狮,看“翁仔灯”“抱白弟”成为市民欢度元宵的保留节目,近年来都吸引了数万民众参与。
“行彩桥”是我市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以榕城的“行彩桥”历史最为悠久,场面也最为壮观。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为了博个“行头桥”的好彩头,在正月初十晚上11~12时(正月十一子时)便到石狮桥“行彩桥”、摸石狮了。
正月十一上午10时许,记者在石狮桥走访时看到,石狮桥附近有交警及治安人员正在维持秩序,“行彩桥”的市民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手拿榕树叶和竹叶排队缓缓行过彩桥,现场井然有序,每位经过石狮的市民都伸手轻轻摸摸石狮,祈求新年幸福吉祥。“拿‘神竹’‘行头桥’,摸过狮嘴祈求‘大富贵’。”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十一早上,她都循例前来“行头桥”,然后把“神竹”(榕树枝和竹叶)拿回家插在门口,希望新年一家大小平安行大运。市民行过彩桥后,顺道参观名贤公祠,沿着张灯结彩的小巷一路向前走,感受喜庆的节日氛围,现场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将喜庆的一幕记录下来。
榕城“行彩桥”依然保留正月十一“行头桥”,正月十五“行二桥”,正月十六“行尾桥”三个完整的阶段,同时也有“行头桥”回娘家、请糖狮、插“神竹”等民俗习惯。随着时代发展,“行彩桥”传统民俗活动被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装扮也更为热闹喜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不变的是市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行彩桥”后,意犹未尽的市民沿着古城墙边的小路绕道来到位于榕城北环城路的郑厝门楼赏“翁仔灯”。据了解,正月十一至元宵夜,到破门楼郑看“翁仔灯”抱“白弟”是榕城人闹元宵的民俗活动之一。破门楼郑“翁仔灯”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朝隆庆年间开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翁仔灯形象逼真、题材多为市民所熟知的故事,为群众所喜爱。每年正月十一和正月十五两天是最热闹的,近几年来每天的参观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
走进郑厝门楼,只见厅堂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翁仔灯”摆放在灯橱里,从天井排到后厅,密密麻麻、井然有序。《二十四孝》《西游记》《蟠桃会》……“翁仔灯”组成一幅幅历史、戏剧人物故事的画面。自正月十一这天起,市民便纷纷前来观看“翁仔灯”,祈求新年财丁兴旺之意。
“妈妈,最上一排是什么人物?”“那是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记者采访时,市民林女士正为7岁的儿子介绍一组“翁仔灯”。林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家在深圳工作生活,往年即使回乡过年也都在正月初十前就返回深圳上班,今年她特地请了几天假,带小孩前来感受家乡各种民俗活动营造的浓浓节日气氛。
农历正月十一晚上,市区群众争相“行头桥”,祈望新年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