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设机构由20个精简为7个,派驻机构由5个精简为3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435名精简为100名,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员定岗定职,实施“一周一纪实、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机制;创造性解决已批未供用地、未按出让用途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要素聚集、知识产权强区、产业赋能提升”五大行动,出台《揭阳高新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展扶持措施》,构建全链条高质量孵化体系……
2022年以来,揭阳高新区聚力实施管理体制、科技创新、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干部人事、要素配置等改革举措,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市场主体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领跑之要在创新,勇当改革“试验田”
3年来,“二次创业”的“高新人”不畏困难,一直奔跑在“赶考”路上:一个个龙头引擎项目加快建成投产,一家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高效运转,一大批强链补链的新兴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投产。
历经3年的创新求索,揭阳高新区构建起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2+1”现代化产业体系,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新型研发机构6家以及“两站一基地”23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66件;涌现了蒙泰、华能达等一批高度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小巨人”;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顺利投产,国际氢能技术研究院注册落地,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巨变背后,得益于揭阳高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
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突出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等功能定位,对工作上有交集、职能上有交叉的机构进行整合优化精简,内设机构由20个精简为7个,派驻机构由5个精简为3个,其中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占比超过80%;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紧盯编制集约高效使用,将人员编制从原来的435名精简为100名,首批“高新人”平均年龄37岁,本科学历占比达到91.7%,党员占比82%;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撤销了3家国企,重新组建高投集团,实行全员公开招聘,并迅速成立2家子公司,全力推进孵化器和国有厂房项目建设;剥离了社会管理职能的揭阳高新区,突出经济发展和园区开发职能,一心一意拼经济、冲创建、谋发展。自2022年以来,揭阳高新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前列,2022年度获评全省工业稳增长优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巧做营商服务“加减法”,跑出便企利企“加速度”
从空中俯瞰,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整齐排列。受益于揭阳高新区实施的“分期竣工验收”这一举措,今年5月底,万洋科技众创城已有9栋高标厂房通过竣工验收,刷新了项目验收的“高新速度”。
“如果按以往正常流程,这9栋高标准厂房的竣工验收最快要10月底才能完成。”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项目负责人盛敏祥认为,这为入驻企业提前投产经营、抢抓生产发展赢得了时间。
万洋科技众创城等一众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与揭阳高新区实施行政审批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为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揭阳高新区加大放权赋能,通过建立赋权事项清单制度,主动承接、着力推动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位,聚焦经济领域,承接市发改、科技、工信、商务、住建、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的29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内容涵盖企业项目立项、用地、建设、投产等全链条各环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利企便民,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涉企审批服务从政府部门供给导向向市场主体需求导向转变,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
与此同时,揭阳高新区全面落实市委“三个最”工作要求,着力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少跑腿”、让服务“全方位”、让项目“快建设”,以最优政务服务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赋能。
今年4月24日,全市首个工业园区企业开办自助服务区在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启用,将企业登记服务直接延伸到工业园区,园区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商事登记、打印领取营业执照、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入驻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众创城的揭阳市润华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内首个通过银政通一体机“足不出园”就完成了企业注册和相关银行服务。该公司办事人员直呼:“太方便了!”
深化干部人事改革,激活发展“一江春水”
“干招商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揭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一级科员苏洋看来,招商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对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活跃在招商一线的他坚持不断学习积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土地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虚心向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生态、自然资源等部门同事请教,及时梳理掌握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内功”修炼,确保项目有效落地。因工作出色,2023年,苏洋被评为揭阳高新区“优秀员工”。
如今,在揭阳高新区,干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强了、效率也提高了,高效率的政府让辖区企业直接受益。在这背后,干部人事改革作为“助推器”,正为揭阳高新区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江春水”。
揭阳高新区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和魄力,实施干部人事改革,创新人员管理方式,全员定岗定职,落实全体干部职工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实施“一周一纪实、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机制,让干部职工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奔头、工作有目标,树立起“多干少干不一样”的鲜明导向,“高新人”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
揭阳高新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做到“两个听取”(听取主要负责同志的评价、听取工作服务对象的评价)“两个结合”(结合招商引资、结合日常考核),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推动干部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先后选拔使用一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让能干事、想干事的“高新人”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施要素配置改革,“刚柔并济”治低效
仅用7个月,解决了国鑫高性能钢轧钢项目土地规划调整、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能耗指标,让“沉睡多年”的高性能钢轧钢这一绿色钢铁生产线“浴火重生”,快速投产;仅用4个月,破解了圣路保土地调规、项目报批报建等一系列问题,推动项目开工建设,示范带动区内一批同类企业申请增资扩产。
……
揭阳高新区坚持把保障企业发展要素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规划等要素问题,建立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理顺揭阳高新区与属地党委政府的权责关系,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协同榕城区共同及时完成万洋科技众创城一期、二期项目和国有高标准厂房等一批重点产业用地征收工作,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研究制定历史遗留用地解决路径,创造性解决已批未供用地、未按出让用途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密切政银企关系,创新推出融资产品,成立科技金融产业融合风险准备金,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定期举办银企座谈会,协助4家企业获取银行优惠灵活贷款6700万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宗、质押金额19.475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切实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聚力向“新”求“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广东日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5G全流程数字化运营智造生产车间,AGV无人搬运小车灵活穿梭,运送物料井然有序;工位上,生产设备采用防偷拍应用,当设备监测到有人员举起手机、摄像头时自动息屏……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谢凡介绍,2023年,日星投入665万元对生产链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全流程智能5G数字工厂。而今,以“5G+智慧物流、智慧园区、智能生产”的三大应用场景让工厂拥有了智慧大脑、“火眼金睛”和精细管家,将全产业链纳入系统中。
广东日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科技赋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揭阳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揭阳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紧扣创建国家高新区这一主线,突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要素聚集、知识产权强区、产业赋能提升”五大行动;出台《揭阳高新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展扶持措施》,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大厦-科技产业园”全链条高质量孵化体系,目前新增众创空间3家,在谈迁入的省级众创空间1家,高新区(核心区)孵化载体创建实现“零”的突破。
越来越多创新资源、要素在这里集聚,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引擎全面加速,新质生产力破浪前行——新成立的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中国石油大学这一国家双一流高校资源,立足新材料领域,大力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一体发展;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完成5条生产线建设,成功签约6个中试项目;揭阳国际氢能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完成场地租赁合同签订,正开展展厅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将于7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推动氢联时代与中国铁塔等企业开展氢能应用合作,提高产业应用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