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美将对家乡的热爱投射于艺术作品中。 林文娟 摄
在市博物馆民俗展馆里,林登美的《古城闹春图》以创意造型展出,特别引人注目。 涂英鹏 摄
《古城闹春图》(局部)。林登美 作
从广东环宇大厦出发,经过东风广场,来到进贤门城楼,路过学宫,转过禁城,走过城隍庙,赏过骑楼,行一行彩桥,逛一逛西湖公园,一路移步换景,欣赏群狮闹春、英歌腾跃、长龙舞动、标旗招展……走进市博物馆民俗展馆里,一轴长卷特别引人注目。它以新年正月揭阳城隍庙游神赛会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为主线,将古城的古今建筑、民俗风情、重要的时年节庆等融汇于同一画面,让人们看到了揭阳古城多彩的人文气息和蓬勃的生机活力。这一轴长卷命名《古城闹春图》,出自我市九旬老画家林登美之手。
笔墨丹青歌盛世,记录家乡风物
《古城闹春图》全卷长约28米,宽0.68米,该长卷是时年86岁高龄的林登美亲临现场,收集大量资料,花费一年多时间画成的一幅既有现实又有浪漫主义手法描绘的长卷风俗画。作品通过对当地民俗风情和文化景点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节期间人们在揭阳古城(榕城)中欢庆新春的热闹景象。
画卷以新年正月城隍庙游神赛会这一民俗活动为主线,把人们引进揭阳古城的各个景点。它以高耸的广东环宇大厦开篇,在巡警摩托队引导下,游行队伍先行部队有序渐进,经过榕华商业城、邮政大楼、东风广场、进贤商城等现代化建筑,来到明代标志性建筑进贤门城楼前,游行队伍正式进入表演,舞狮、舞龙、英歌、武术、踩高跷、布马舞……表演队伍的重要节点在揭阳学宫、禁城、双峰寺、城隍庙、骑楼群等古城各文物景点之中。还有古城的城郭民居、溪河舟楫、树木花丛、寻常巷陌等,人们穿行在其中,行彩桥、看大戏、猜灯谜等,空中有无人机在俯拍,地上人们举着手机、摄像机等记录。古与今相映衬,传统与现代相交融,呈现了千年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活力生机。林登美以丹青歌盛世,椽笔写豪情,用敏锐的艺术触角捕捉到精彩的时代风光和人民生活新态,对家乡、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跃然纸上。
原市博物馆馆长、市文保专家陈晓文认为,《古城闹春图》内容丰富多彩,画中每个景象、人物、细节,都安排得错落有致,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特别是描绘的人数有上万之众,各色人物不仅衣着不同,神情动作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主次、动静、疏密、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构图严谨,布局合理,铺排有序,繁而不乱。“从中可看出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对民俗活动的了解。画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为人们研究地方社会、文化、经济提供很好的佐证。”
数十年笔耕不辍,弘扬本土文化
品赏着《古城闹春图》,我们不仅仅饱览揭阳多彩的民俗文化,更领略到古城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从这一笔一画中,感受到老画家对家乡的赞美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揭阳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我生长在这里,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就想用画笔把这些记录下来,表现出来。”提起创作《古城闹春图》的缘起,林登美笑着说。正是一份浓厚的故土情结,促使林登美数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钟情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记录故土风物,留住乡愁。
因为生长于榕城,林登美对于古城的地域风貌、民俗人情、历史掌故等非常熟悉与喜爱,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电视台、文化馆、博物馆等部门工作过,足迹遍布揭阳的山山水水,对这片热土充满了眷恋之情。他根据揭阳的历史传说、革命故事、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发表于《周末画报》《广东武装》《民兵生活》《科学文化》等。而同时,他的力作,也在各个画展中收获荣誉。像1979年“神州九亿迈征程”(三色剪纸)、1980年“九军智取揭阳城”、1982年“八一南昌起义军进驻揭阳”(木刻)、1982年“桃花过渡”(年画)。曾先后出版了《揭阳名胜传说录》《揭阳革命史略轶事录》《榕水情画录》等。
林登美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富于时代特征。同时,他也将对家乡的满腔热爱投射于作品中,希望用自己的画笔去唤起人们对揭阳历史人文、民情风俗等的关注。早在2009年,他就创作了全长52.3米的《揭岭春秋图》,共有谯楼晓角、孔庙朝圣、榕江书院、桑浦冬日等47个主题画面,既描绘了揭阳的山川树木、城郭民居、街道闹市,也画出了自春至冬潮汕本土的各种民俗活动,光人物就有近万人。这幅作品散发出来的本土气息深厚而绵长,被誉为潮汕的“清明上河图”,林登美更是赢得了“尺幅知史”的美誉。2019年,由市博物馆编印,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揭岭民俗风情录》,收录了林登美所创作的32幅画作,并配以文字介绍、照片互证,展示揭阳独特的民俗风情、非遗项目、市井生活等。
“能用手中的笔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为弘扬本土文化做点贡献,我感觉很开心!”林登美表示,作为一名从市博物馆退休的文化工作者,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借助博物馆的平台,让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的市民了解、热爱揭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真正的本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