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细节关乎一部或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诚如金圣叹所说,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一部好小说,一定是由若干好的细节所构成。而一个好的细节,能够长久地镌进人心,照亮人世。简单地说,小说不欢迎“他很朴素”这样直观的描写,而是要求你用细节,写到让读者得出“他很朴素”的结论。
在成功学励志鸡汤大行其道的今天,细节也被搬进大大小小的教程和讲坛,导师们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细节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倒不是成功学励志学来源于文学,而是,人类一经有了语言和行为规范,细节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不说远古的先哲圣人,也不说孔孟们留下的传世经典,举一个近代的例子,我们就知道很多深刻的哲学思维,原本就蕴涵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之一、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富兰克林,他给自己制定了十三条戒律,里面竟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几乎都是吃喝穿戴、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读过他的十三条终生戒律,任何人都能感觉到这位伟人“伟大中的平凡,也平凡得与众不同,平凡到每个生活细节之中”。而正是这些节制、缄默、秩序、俭朴、健康的坚守,日积月累,升华成一种境界;以小见大,折射出一个人的本性和本质,造就了一个影响久远的时代伟人。
做人切不可忽略细节,做官也不可忽略细节。如果说一个人的事业和成功是他的框架和骨骼的话,那么,若干细节就是他的血肉。一个人往往因为拥有很多优秀的细节而成为一个纯粹的人;而一个被时代或族群摒弃的人,则是从不拘小节、恶劣细节开始的。这是一个层面的意思。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把细节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我们马上就意识到:细节关乎事业成败这一点,正在不容置疑地显现出来。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长期忽略细节的体制之中,习惯了说大话、“做大事”,似乎唯大,无以表达并彰显身份;似乎小处着手、细节着手活该是下级和底层的差役。这种脱离实际,不懂解剖麻雀的现象,在当今官场比比皆是。比如,我只负责拍板修大堤、抓进度,却不管不顾工程质量的事;比如,我要把新农村建设好,却不过问垃圾场污水站要往哪里摆;又比如,我要你们的教育创强达标,至于经费和那些多出来的学生,你们自己搞定等等。这种忽略基础、不管细节的恶果,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正以“按下葫芦冒起瓢”的态势,让人应接不暇,六根难净,身心俱疲。
不久前拜访一位县级主要领导,他给我讲了两件事:为了确定一些路名,他专门听取了路周围居民的意见,照顾了他们的传统情绪;他讲推进殡葬改革,还是要考虑以行政村为单位,建造骨灰塔,还要立村规民约,主位次位如何周转。我听后很有感触:任何一位领导干部,你做的事情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但你一定要有这种细节意识。这是能够温暖人心的细节,这是能够移风易俗的细节。官做到这分上,远比你在台上慷慨激昂要强得多!
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当领导不是当作家、当画家,但同样面临绘制宏图、改变面貌、守土有责的问题。如果你还在为官的位子上,是不是可以比照并内省一下?是不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说些大话,多抓些细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扎扎实实改变一下我们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