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

无障碍版
驻穗信息 2017年第12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8-01-24 15:01:41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1、浙江省 减负“减”出实体经济新活力

                                    2、安徽省 试点全国城乡规划改革

                                    3、江苏省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

                                    4、上海市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NextPage]

浙江省 减负“减”出实体经济新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清费减负工作,实现了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零收费”,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政策频加码减出获得感

面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挖掘空间、盘活资源、主动作为,打出了清费减负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助推企业降本增效。2013年以来,浙江省共取消、暂停、免征和整合1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累计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480亿元。特别是2016年全面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30亿元以上,为企业送上了一个“大红包”。

2017年,浙江省又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出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减负: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落实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降低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取消最后3项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至此,浙江实现了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

二、清单亮出来吃下“定心丸”

近年来,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基础上,浙江省财政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划清行政事业性收费边界,规范政府收费行为,从制度源头抑制乱收费、滥收费的冲动。同时,浙江省财政部门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建立“一张网”公开机制,将收费目录清单在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政务微信等平台公开,实现清清楚楚亮单、明明白白交费,既方便有关部门征管,又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浙江省财政厅专门出台办法,就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暂停后的经费保障提出明确要求,让部门也吃上“定心丸”。办法规定,对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服务送上门跑出满意度

2017年浙江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主动回应群众和企业的这份期许。围绕省委、省政府“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浙江省财政部门创新推出“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享受面,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看得到、享受得到,通过主动多跑,让企业少跑甚至不跑。

浙江省财政部门坚持服务和监管“两条腿”走路,做好上门服务文章的同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检查、督查、自查等方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将政策红包转化为发展红利。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专项督查、涉企收费自查自纠、非税收入和财政票据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等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求及时纠正、整改。来源:中国财经报

 [NextPage]

安徽省 试点全国城乡规划改革

近日,安徽省印发《安徽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明确“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全域覆盖”“公众参与,人民满意”等原则。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以用地条件综合评价为前提,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为先导,实施底线管控,促进集约发展,提升城乡品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小城镇、乡村特色化发展,发挥县城、重点镇服务“三农”核心功能,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构建特色空间体系凸显徽风皖韵风貌

试点方案强调规划龙头作用,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城乡发展方式。如制定省级空间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制定空间规划实施管控办法。改革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体系,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事权,确定可追溯、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实施县城分区分类发展,探索就近就地的城镇化新模式。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和调控县域镇村建设。

此次改革试点一大亮点就是统筹落实“多规合一”。从省、市、县三个层级,完善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其次,构建特色空间体系。如塑造城市特色,全面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定位,构建城市特色体系,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强化合肥等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示范效应,实施一批城市特色塑造示范项目。

二、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高城市宜居性

实施公共服务“一张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公共服务、市政基础、公共安全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控,有针对性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结合违法建设治理、老旧小区整治,积极建设小公园、微广场,增加居民交往空间。加快推动老旧工业区产业调整和功能置换。

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保护外部自然山水和内部绿廊绿地,促进生态资源的相互连接,提高城市与生态的相融性。设立永久性城市绿带,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黑臭水体、污染土地治理,加快受损山体修复,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增强城市韧性。来源:中安在线

 [NextPage]

江苏省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

一、推动商业性金融重心下沉、服务农村

1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加快建设普惠金融部。指导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根据统一部署,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工作,推动地方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尽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引导各类商业银行驻苏分支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要以“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为重点,专项配置信贷、用工、费用等资源,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和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金融资源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

2发挥农村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位,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鼓励优质农村商业银行通过上市(挂牌)、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拓宽“支农”融资渠道。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南水北调”工程实效,支持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向苏北农村地区输出资金、管理和人才,促进苏南苏北农村金融服务均衡发展。稳妥推进问题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处置,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3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优化村镇银行乡镇网点布局,支持在农业人口较多及小微企业集中的市辖区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依法设立第2家村镇银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调整完善监管政策,落实小额贷款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坚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小额分散”的经营宗旨,鼓励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惠农贷”“小微贷”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投资、代理保险等涉农综合业务。优先支持涉农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信息,积极为农业供应链企业和平台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服务。

4鼓励各类非银金融机构开展涉农金融业务。支持设立面向“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探索开展融资租赁支持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试点。鼓励金融租赁、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机构面向“三农”开发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5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运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业务。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机构、客户优势,通过发行信用卡、开发手机银行业务等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涉农电商探索开展“金融+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

二、构建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体系

1促进政策性银行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级政府建立与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推进机制,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积极做好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等重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推选。推动各政策性银行积极向总行争取政策和资金倾斜,全面支持领军型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多元化信贷产品、融资模式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先给予支持。

2构建政府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基金或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要加快健全公司持续增资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江苏省农担体系建设,开拓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支持粮食生产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信用再担保集团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涉农信贷再担保业务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与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或组建以政府出资为主、专门从事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银担合作机制,鼓励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基金,对涉农融资担保贷款损失进行补偿。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保险机构开展“担保+保险”合作,丰富风险分散方式。

3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落实好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覆盖面,完善农业保险条款费率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保险条款费率,着力提升农业保险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切实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农业保险需求,大力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保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健全保险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提高重大灾害救助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开展农村金融服务

1创新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进行系统化设计,优先配置信贷资源。对试点地区自建设初期起即给予重点支持,通过产业链融资、特色抵质押贷款、信贷工厂等方式,在特色田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化项目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依法依规利用PPP、“互联网+”、专项建设资金、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吸引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社会资本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2稳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登记、流转制度和交易市场体系,鼓励设立专业性的涉农评估机构,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鼓励县级政府建立农村“两权”市场化回购托底制度,提高抵押物流转、回购、处置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抵押融资业务品种,探索抵押范围向农业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各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要素延伸,因地制宜开展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机具、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抵质押业务创新。

3加大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额度实行单列计划,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链融资业务模式,提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险,提供定向定制保险服务。稳步推进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鼓励保险机构与市、县合作,开发适应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保险产品,提高适度规模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保险服务,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资金直接投资等综合金融试点。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服务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农民创业融资。

4强化金融扶贫政策支持。完善创新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和机制,实现扶贫与金融服务精准对接。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贫困户保费支出,提升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赔偿标准。鼓励各地政府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推动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模式,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满足贫困农户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强化经济薄弱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经济薄弱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四、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财政+社会资本”的方式,构建较为完整的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全省统一联网、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交易市场拓展服务功能,探索特殊农村资产资源跨区域交易,开展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产权经纪、抵押登记等业务,打造农村产权“互联网+交易鉴证+他项权证+抵押登记”抵押融资链条,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系统高效的农村资产资源流通服务,逐步构建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等为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和融资服务体系。

2支持设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鼓励县级政府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起设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支持省供销合作社按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要求,参与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设立。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转型发展为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要以“三农”金融服务为主营业务,积极发展小额信贷、信用担保、农业保险代理、涉农产业投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区)组建农村资产经营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管理,开展农村各类经营性资产资源价值评估、抵押物回购处置等业务。

3畅通农村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加强涉农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引导高成长、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推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开设农业、林业板块。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产城融合型、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新技术渗透型、多业态复合型等六大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涉农企业以农村承包土地收益权、水域滩涂养殖权等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五、着力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1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结合自身战略定位,下沉服务网点,进一步向县域和重点乡镇延伸,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基层覆盖面。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叠加惠农补贴支取、缴费、金融服务信息收集、征信信息采集、金融消费者投诉接报、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站与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站功能融合,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站“升级版”,不断提高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推广现代支付工具,鼓励各地增加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优化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大力推广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提升农村支付结算互联网水平。

2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县域公共信用信息、“三农”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资源,提供涉农企业和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公示、咨询及评级服务。提高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实现信用服务全覆盖。创立较为规范的民间借贷登记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农户信用档案、农户信用评级、村级基础金融服务“三个全覆盖”目标。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运用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创新“信评+信贷”“信评+保险+信贷”“信评+担保+信贷”的征信产品应用模式,开展“整体批发、集中授信”小额农贷业务,扩大信用贷款比例,有效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下沉。组织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活动。

六、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政策支持

1统筹省级“三农”扶持资金和政策。改革相关资金投入方式,整合政府支农资金,形成扶持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惠农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联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奖励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推动各级税务部门用好用足用活各项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职能,助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2加强信贷政策支持。深入开展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用于当地贷款评价工作。协同当地人民银行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县域的信贷资源配置。健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其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鼓励各商业银行机构在可持续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定价,有效解决“融资贵”难题。来源:江苏省政府网

 [NextPage]

上海市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在上海一个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纵向贯通、部门横向协同,政社互联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已逐步形成;一套党建引领下重心下移、服务靠前、做实基层力量、强化信息支撑、加强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建立。

一、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早在2014年,上海就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年度1号课题,形成了“1+6”系列文件成果,成立推进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和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牵头作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2016年起,上海又开始在全市推行社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基层经验,抬高发展底部,提升整体水平。上海的城乡社区治理正在向精准治理转变,向协同治理转变,向专业治理转变。

2017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方向。由此,一个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纵向贯通、部门横向协同,政社互联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上海逐步形成;一套党建引领下重心下移、服务靠前、做实基层力量、强化信息支撑、加强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建立。

在重心下移上,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重心进一步转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精简街道内设机构,按“6+2”模式,统一设置六个办公室,各区自行设立两个办公室。做实街道“六中心”,明确内设机构与中心前后台关系,提升直接服务群众能力。

加强条块协同。建立“约请制度”、“联席会议”等机制,“直通快办”解决居民区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上海社区治理还始终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努力在最后一公里做实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2017年8月,市委召开“规范居村功能、畅通为民服务”专题会,推行错时工作制,日常走访制、首问负责制,“全岗通”制度,加强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让居民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有困难找居村”机制初步形成。

队伍建设上,上海不断做实基层力量,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第一,加强“班长工程”建设,居民区书记实行“事业岗位或事业待遇”;成立优秀书记工作室,“以老带新”“传帮带”,培养社区后备力量。第二,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以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为方向,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岗位“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入口拓宽了,一大批“新鲜血液”涌入社区。

二、各区创新社区治理形成一批好经验

2014年以来,上海各区都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目标引领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问题,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做法。

宝山“社区通”大大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社区通”以基层治理需求为导向,设置了“i宝山”、社区公告、党建园地、办事指南、议事厅、身边事、互助、闲置物品、邻里交流、社区服务等功能版块,每个小区设置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只要微信扫码,经“实名认证”,即可注册成为用户。依托“社区通”,居村党组织传递党的声音,彰显组织力量,即时回应群众需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心声在网上交织,逐渐从“你和我”变成“我们”。随着职能部门的陆续加入,宝山借助“社区通”有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使各条线工作联通互融。2017年8月,全区所有社区民警加入“社区通”,有序推进“警民直通车”版块建设,发布警情通报,接受在线咨询。区、街镇网格化中心与“社区通”对接,立案“社区通”案件2014件,结案率97.52%。“物业之窗”“家庭医生”“公益组织”试点线上服务。目前,宝山正在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资源在“社区通”上进行整合,共同为基层治理工作发挥作用。

2016年起,虹口区民政局开始全力打造“全岗通”工作模式——要求每名居委会干部都要“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并努力从班长工程转变为治理团队工程,从行政化管理转变为社会化治理,从经验治理转变为专业治理,从服务通转变为治理通。党建内容被纳入虹口“全岗通”工作范畴,编入指导教材、测试题库,让每名居委干部做到既懂业务、也懂党务。“全岗通”制定了培训制、例会制、走访制、带教制、结对制、轮岗制、错时制、接待制等8项制度,并由近年来退休的居委会干部组成督导团,定期督导“全岗通”掌握情况。虹口区的这一做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第三方调查,推行“全岗通”前,相当一部分居委会主要忙于政务,引领居民自治难以深入;推行“全岗通”后,居委会只要安排1—2人值守,其他干部有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时间深入走访居民,能更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并发动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居民参与自治家园建设。

在杨浦区,鼓励各部门、各街镇转变观念,把社会有能力承担的事务,尽可能放给社会,凡是社会组织可以作为的,尽可能支持其发挥作用。2012年,杨浦建立了全市首个区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网站,形成了“政府立项、公开发布、竞标评审、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机制,完成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流程的闭环设置,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培育了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区和街镇政府树立梳理社会治理事务,以逐步让渡政府职能为抓手,把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技术性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事项列为可以转移的政府职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适位”转移。

静安区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居委会功能;松江区探索组织体系、设施配置、运行机制等“六大规范”,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浦东新区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不断规范居村功能;徐汇区整合信息资源,反哺基层社区,推动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精准化等。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