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绍兴市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经验与启示
2、安徽省 将探索对传统村落的多种保护模式
3、浙江省 机制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4、江苏省 物流创新助企业降本增效
[NextPage]
绍兴市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经验与启示
一、绍兴的经验和做法
1、坚持高点定位。浙江省从新世纪初就把乡村振兴工作提到富农强省战略层面来规划、组织和推进,先后实施了“美丽浙江”“幸福浙江”等工程。从省、市、县、乡层面成立了四级工作领导机构即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实体化运转,列入综合考核体系。工作中每年都列支乡村振兴专项财政资金进行奖补,并处理好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形成了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局面,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参与到乡村基础工程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中,有效解决了输血和造血的问题。同时,还坚持规划先行,既有全省的战略规划,也有区域的总体规划,更有实施单元的详细规划,保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使之有步骤、有计划地持续推进。
2、突出产业的支撑作用。浙江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造血功能,使乡村振兴工作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全省各地都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小镇,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嵊州市福泉村全力打造电机之村,规划实施了占地近百亩的产业园,进驻大小企业22家,村集体年收入1200万元以上。柯桥区依托中国轻纺城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把小丝袜做出大市场,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合全世界每人拥有三双柯桥袜。
3、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绍兴各地乡村振兴不但提升基础设施硬实力,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地各村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村村有文化礼堂,村村有文化古迹,村村有村歌。比如诸暨市大力弘扬以西施为主题的古越文化,打造“最忆乡愁、最美乡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嵊州市东王村紧紧抓住越剧诞生地这一文化名片,在创建工作中充分融入越剧元素。目前,百年越剧诞生地主题文化街巷被评为3a级景区。
4、做实环境整治基础。在乡村振兴推进中,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营造了山清、水秀、林美、庄净的优美环境。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90%的村庄都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了运维机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大力开展村庄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三线”整治工作,由农工办牵头,电力、电信、文广新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整治,有效解决了空中“蜘蛛网”的现象。全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了“垃圾革命”,实施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并推行“实名投放+积分奖励”制度,保证了工作效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以上。同时对城郊村、镇驻地村全面推行公共设施一体化,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产品延伸到农村,使农民享受到市民待遇,极大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5、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考察的几个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书记优、班子强,把党的建设和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绍兴市大力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1000个村达到五星标准,100个村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打造“富裕、美丽、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如柯桥区大山西村把大党建理念与传统家文化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大山西处有人家”基层党建示范点,对全村党员全面推行先锋指数考评积分清单,建设了一支过硬的“当家人”队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00万元以上,201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1、坚持产业带动发展,实现村美民富。绍兴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乡村振兴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日益壮大农村经济,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要加快土地、山林流转,扩大规模、打造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有效带动村民创业增收。
2、坚持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乡村振兴之中,深层次挖掘各地文化元素,提升农村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等,搞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要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农村现有的文化阵地,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引导农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和新乡贤等各类群体带动作用,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3、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家园。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人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但是,有些村庄脏乱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大力改善路水电气暖讯房等基础设施,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把农村环境整治好、维护好。
4、坚持党建统领,推动乡村善治。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各种措施,吸引当地外出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兴业。
5、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有序实施。山东地大物博,胶东、沂蒙、鲁南等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要突出各地区位优势、物产特点、文化差异,不要一味的统一,不要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民居风格、人文风情和产业特色。要立足于现状,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增强可操作性。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的原则。规划一经确定,要纳入村规民约,在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扎扎实实推进实施。来源:大众日报
安徽省 将探索对传统村落的多种保护模式
安徽省开展16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专项保护规划编制,下一步将探索多种保护模式。
一、16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完成专项保护规划
安徽传统村落资源丰富,自2012年住建部等部门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我省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村落普查、认定和保护工作。全省共有163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列全国第9;共有13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获得中央财政4.0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当前安徽省传统村落缺少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村落保护资金及人力智力不足,一些地方传统村落衰败、传统建筑崩塌损毁比较突出,部分地区以建设之名行破坏之实的问题仍然突出。
二、2020年底完成500个传统保护发展规划
安徽省将继续深入开展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目前,全省已有163个国家级传统村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计划到2018年底,全省共完成26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底,完成50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核心保护区严格各类建设行为
在强化村落风貌管控方面,下一步,安徽省将加强对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各类建设行为,建设控制地带严格控制新建农房的层高、体量和色彩,禁止拆旧建新、拆真建假,防止建设性破坏。
对未经许可建设的违章建筑,由县级政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组织拆除。在保持传统建筑风貌前提下,允许对传统建筑内部进行适当改造,更新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条件。
四、集中开展传统村落整修保护
目前,安徽省正在开展传统建筑挂牌保护试点,在传统村落资源禀赋深厚的黄山、宣城、池州地区选择3个县(市,区)开展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挂牌保护试点,注重保持传统村落赖以生存发展的整体空间形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注重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一步,还将集中开展传统村落修整保护,保护村落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修复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
五、探索对传统村落的多种保护模式
安徽省住建厅要求,各地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先安排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到2020年,全省传统村落硬化道路通达率、饮水安全达标率、电网改造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
值得期待的是,安徽省还将探索对传统村落的多种保护模式,探索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域的若干模式。此外,鼓励地方机构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基金会或公益基金,为传统村落保护和村落早期产业培育募集资金;鼓励以政府资本注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传统村落领域投资。来源:中安在线
浙江省 机制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近年来,浙江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前列,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建设一个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的“美丽浙江”。
一、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保护好绿水青山,浙江一直为此不断努力。早在2000年,湖州安吉就已提出生态县规划并划定生态红线。2003年,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2007年,浙江省环保厅在全省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被列入全国首批3个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后,浙江省明确把“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编制全省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红线”作为重点突破的改革事项。以一条生态红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将碎片化的生态保护边界连接起来,明确到位。
2013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6年,《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正式印发。这意味着,浙江正式出台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且划出了702个生态保护红线区。此外,《区划》对生态功能保障区、湿地、河道绿廊、城市绿道等方面作出安排。2017年11月,浙江又发布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明确海洋生态红线区管辖范围,要求严格落实红线管控措施。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落定,明确了每个区块土地的生态保护等级,也保证了它的性质在未来不被改变。生态红线划分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之间达到平衡。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近年来,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面,积累了浙江经验。2015年,中央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湖州成为全国5个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地区之一。随后,湖州着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年限是2011年以来5个公历年度自然资源实物存量、变动情况和价值量的资产负债表。2016年,湖州市印发了《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实施意见》,试点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干部任职前后包括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况。
2017年,丽水市、杭州市桐庐县、衢州市开化县也启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浙江先行一步。2017年5月,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通过2年多的试点,扎实有效地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目前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江苏省 物流创新助企业降本增效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来江苏调研总结物流降成本的硬招、实招。十几家制造业、物流企业负责人反映,物流降成本,实惠看得见。这一“江苏模式”引起多方关注。
一、无车承运,等货时间缩至8小时
无车承运,是物流业的新模式。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成无车承运人监测与服务平台,24家企业成为“无车承运人”试点,整合车辆近40万辆,企业平均等货时间由2至3天缩短至8至10小时。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内第一家无车承运试点企业。无车承运新模式实现物流产业与实体产业双增效,合作企业的物流成本明显下降。丹阳飓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珍表示,平台定位b2c模式,去除中间环节,实现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与个体司机的物流运输业务相连接,通过智运通平台的透明化管理和现场标准化客户服务,将车辆的发货现场等货时间从1天左右降到3小时,将货损货差和投诉率控制在0.3%以下;货物交付及时率逾99.5%,车辆空驶率下降5%—10%。
二、水运惠企,一年节约3亿元过闸费
江苏省发改委经贸处处长周晓林表示,2月江苏省出台《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江苏实际,围绕过闸费提出一系列减免政策,一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约3亿元。
徐州开通“徐州—上海港”内河集装箱运输,每个集装箱运费由当前公路集卡运输的近7000元降至不足3000元。江苏江淮通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冯维芹表示,原先淮安—上海480公里的路程,若选择付款提放,约120个小时(4—5天)/航次;若不提放即按规定取号排队,为216—240个小时(9—10天)/航次。实行优惠政策后,现在用时90—95个小时(3—4天)/航次(往返),提高了时效性和水运竞争力。从淮安新港码头出发至长江六圩口,经淮安闸、邵伯闸、施桥闸,全年过闸费约210万元,此项费用免除后给客户的集装箱运费降低约120元/teu。
三、中欧班列,步入集约化发展
江苏省中欧班列已开行4个城市、有7条线路,2017年发送量突破880列,同比增长51.2%。针对班列运行竞争压力较大、力量分散、回程不足、返空箱现象较突出等问题,江苏省实行对中欧班列货物进出连云港、南京、苏州、徐州等地主要铁路装车点和集货点的公路集装箱运输免收过路费,由此一年将减免费用4亿元左右。目前欧洲班列运送时间基本在28天左右,这让企业在原来运费较低、运输时间长达40天的海运方式,以及运费高、时间少的空运方式之外多了选择。
四、超级云仓,28人干了300人的活
在南京的苏宁超级云仓,偌大仓库里见不到几个工人。苏宁物流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孟雷平表示,wcs控制系统会自动寻找到货物,送到拣选人员面前,按一天两个班次,只需28人即可处理30万/天的拣选作业量,而传统人工库每天需300人作业。苏宁利用“数据+无人”两大智能生态探索物流前沿科技,将无人机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送货难题,未来计划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苏宁无人车已在南京“滨江壹号”小区投用,日均配送50—80单,投入1辆即节省1—2个人力,该无人车将进驻全国1000家小区。
为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江苏省将加强重点物流枢纽建设,着力推进南京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南京空港枢纽、徐州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推进打造淮安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和做大做强淮安货运机场。加快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等枢纽园区建设,尽快建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此外,加快物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公共平台在物流业降本增效中的积极作用,围绕“互联网+高效物流”和国家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重点支持推进一批公共物流平台建设。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