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

无障碍版
驻 穗 信 息2020年第10期
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0-10-30 09:22:07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目   录

  1、常州市  加快两业融合发展打造模式创新样本

  2、铜川市  探索创新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3、岳阳市  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4、延安市  消费扶贫典型案例


  常州市  加快两业融合发展打造模式创新样本

  近年来,常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逐步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融合型企业,“传统制造+服务投入+服务产品”的两业融合成效初显,具有常州企业特色的融合模式逐步呈现。

  一、“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历经27年,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车灯龙头企业以及世界知名的车灯总集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网络化服务”战略布局,引入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配、检测等环节,打造全新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个性化定制服务,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公司与客户的黏性。

  二、延伸产业链+纵深价值链推动服务型制造转型。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智能化经编—柔性化设计及高效率成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结合纺织经编行业的发展特色,紧密围绕“设计—经编—复材成型”产业链条,以“互联网+”和“高产品附加值”为核心,进一步延伸从设计到材料高效成型应用的产业链条,挖掘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价值提升点,提升智能化集成制造水平,纵深产品的价值链,走出了一条本行业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之路。

  三、借两业融合之力打造“三大一小”发展新模式。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大力推行大研发、大营销、大数据、小生产的两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公司从单纯的制造产业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销售网络建设方向发展。公司实行营销人员、生产人员和研发人员占比为3:4:3的“三四三”原则,不断提高研发及营销人员配比,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产品设计研发+品牌运营”的微笑曲线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升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四、以“龙头带动+智能制造”驱动“智能电网+增值服务”。江苏中关村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增值服务”为导向,聚焦高端研发链、着力生产智造链、做大创新孵化链、强化公共服务链、联动售后服务链,形成“智能电网+增值服务”为核心的两业深度融合产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已达到289亿元,不仅拥有上上电缆、华鹏变压器、安靠智电等业内龙头企业,还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个,2019年新能源关联产业规模已达到180亿元,在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方面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五、建强“三链一网”打造区域集聚发展先行示范区。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三链一网”建设为抓手,形成两业融合的特色路径。延伸产业链。深化纺织服装、智能装备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与检测认证、工业互联、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融合发展。突出新兴产业导向,始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文化体育创意产业、轻型高端智能制造产业“1+4”产业导向,扩大产业规模。强化供给链。强化金融服务供给,帮助融合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扶持资金,利用“银政担”“苏科贷”等政策性贷款帮助企业融资,向融合企业和项目提供适应其生产及建设周期特点的金融产品服务。强化生产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容积率在2.0以上的高标准厂房,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空间。打造创新链。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生产管理、拓展商业模式等,实现服务要素与生产要素融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充实企业定制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能力。健全管理服务网络。搭建辖区先进制造业相关上下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产业联盟,促进园区内企业在相关产业链、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形成供需。针对专题园区不同的产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分别定制个性化服务,深入园区开展招商、统计等服务。

  铜川市  探索创新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近年来,铜川市不断探索创新,全力培育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新陶瓷、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集群,加速推进工业、旅游、城市经济实现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川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坚持优势互补,共筑能源建材新支撑。发挥关中能源建材基地优势,进一步做强内涵,做大外延,做优保障。加强能源保障,支持煤矿挖潜增效,煤炭洗选释放产能,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满足关中电厂、水泥生产和煤化工等用煤需求。扩大电力供给,促进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与关中大企业、用电大户的合作,实现用电直供,扩大电力外输;力争美鑫自备电厂满负荷运行,积极探索“光伏+储能”模式,构建风能、太阳能、热电等多元化电力发展格局。强化绿色建材支撑,加快推进金隅冀东、尧柏两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整合石灰石矿山资源,促进水泥、骨料、混凝土构件等建材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二、坚持协同创新,共构现代产业新体系。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加强协作,做强配套,优化供给,携手共建关中现代经济体系。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围绕铝及铝的深加工,加强补链强链扩链,以董家河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加强与西飞公司、西航公司等航空航天单位合作,围绕中车集团、陕汽控股、比亚迪公司、宝鸡吉利等企业配套需求,大力发展航空汽车用铝及配套产品,促进大关中制造业优势互补、协同集群发展。协同打造“数字关中”,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大数据存储服务、物联网设备研发生产、数字文化服务等产业链项目聚集。错位布局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围绕西安航空航天和军工配套产业,坚持补位互促原则,布局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加强与西安卫测、中科院西安分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深度合作,加快商业航天测控网、航天动力系统工程、卫星产业应用等产业链延伸,努力为大关中贡献航天产值。

  三、坚持同向发力,共铸关中文化新高地。坚持“一盘棋”思想,做大内涵,提升外延,重点打造“三色”文化,丰富关中文化涵养。打造绿色养生文化,以孙思邈养生文化为主题,围绕大健康主线,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养老产业,加强与知名中医学院合作,布局建设药王健康养生体验区,打响“药王”品牌;依托丰富的绿色涵养,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体验旅游,满足群众健康养生需求。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坚持旅游一体化共建,连点成线,系统布局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加快旅游网站联网,支持景区、旅行社、宾馆等开展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优惠互利等活动,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青色陶瓷文化,深入挖掘千年耀瓷文化,以耀州窑和陈炉古镇景区为核心,大力推进“耀瓷+”,积极发展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产品,加快发展陶瓷体验旅游,推进耀瓷产品转型升级,努力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符号”。

  岳阳市  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现代产业新格局。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按照“发展有基础、产品有市场、符合产业技术演进趋势”原则,把先进制造业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大力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食品制造、现代物流、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构建岳阳现代产业新格局。2.壮大主导产业。科学确定产业定位,每个园区严格按照“一主两特”的方向布局产业。建立非主导产业退出机制,逐步疏解非主导产业的企业。引导全市园区错位竞争,推动园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规划方向的项目禁止入园。到2023年,园区主导产业企业集聚度、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主导产业实缴税收比重均达到80%以上。3.建设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造链,加快全市十二大产业链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增强产业聚合度,建设互为配套的产业链体系,形成有竞争力、有知名度、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全市园区力争每年新增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以上,到2023年,各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以上。

  二、突出“亩产效益”。1.强化亩产目标。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单位用地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税收、能耗、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亩产效益评价体系。逐年修订,重点评价增量、增幅和质量效益。落户园区的项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亩均产值指标均不得低于国家、省、市规定标准。2.推行“亩产效益”承诺制。将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具体指标,纳入项目签约合同,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方可准入。项目竣工、投产后进行验收,未达到承诺要求的,按约定措施处置。3.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项目入园前,开展可行性论证,视情况依法依规实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政策,重点保障单位资源要素产出高的项目用地,对产出低的限制供地。项目投产后,开展验收评估,依法依规实施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三、创建绿色园区。1.发展绿色产业。严格产业准入,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导向和安全生产条件、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加快国家、省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禁止非化工园区引进化工企业。2.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3.建设美丽园区。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建设低密度生态园区,植树造绿,提高园区绿地率,提高公园用地占比,建设生态区、绿廊、绿道、小游园、微绿地等绿化系统,打造绿色生态园区。

  四、促进产城融合。加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公租房、学校、医院、商场、宾馆、体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生活性服务业短板,完善服务功能。到2023年,逐步建成完善的园区生活配套体系。

  五、创新园区公共服务模式。1.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市场化。引进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市场化运作;推动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支持园区与国内发达园区合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飞地经济”,合作建设飞地园。2.公共服务产品共享化。鼓励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联合建设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工程试验、检验检测等平台,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共建共享。3.园区管理数字化。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建设智慧园区、智能园区,加快实现园区管理数字化。

  六、改革体制机制。1.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推动园区瘦身,积极稳妥剥离园区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按照属地原则交由当地政府承担或由上一级政府派驻机构承担;强化园区经济服务职能,着力改变园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探索建立“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机制,目前已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园区管理机构,在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取消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后,逐步实现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2.用人机制市场化。根据中央、省统一部署,加大园区选人用人自主权,创新园区选人用人机制,除由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的及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任命的外,鼓励逐步对园区其余人员实行档案封存、岗位聘任、末位淘汰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管理岗位可区别不同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聘任管理。允许园区在编制总量内自主招聘雇佣亟需人才,择优吸纳进入园区干部队伍。管委会副主任可采用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方式聘用。3.优化薪酬机制。下放薪酬管理权限,已取消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由园区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自主确定其薪酬待遇、分配方案,实行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创新财税政策。将园区内工业企业(市级独享收入企业除外)年度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市级留成增量部分的50%用于扶持园区发展。完善园区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支持鼓励所有园区实行一级财政管理。市城区园区土地出让收入按《岳阳市人民政府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的通知》(岳政发〔2018〕6号)规定办理结算,其他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由各县市区参照岳政发〔2018〕6号规定办理结算,重点用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双招双引”、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大政府专项债券对园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建设资金。

  延安市  消费扶贫典型案例

  一、强化“一业引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首批整市命名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延安坚持把苹果作为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老果园提质增效工程和基地北扩战略,推广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等先进技术,2019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93万亩、产量350万吨,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2017年以来,延安持续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后整理,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分拣包装、分级销售、冷藏冷链、质量控制、品牌营销等苹果产业后整理,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89条、冷气库容121万吨,苹果分批采收分级销售比例达到90%。2019年,后整理带动苹果产值增加30.9亿元。同时,以苹果为主、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为两翼、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一主两翼多元”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特色消费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持续“双管连接”,把农民嵌入产业链。抓好基层组织、龙头企业两个关键,合力组织好产销对接,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序对接。一是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脱贫模式,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推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着力解决要素分散、效益低下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探索创新联农带户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小农户”“大市场”有效对接,以消费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农民果民,总结推广“企业+果农”“合作社+果农”“企业+合作社+果农”“期货+保险”等20种后整理联农带农模式,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代销合作协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果品实行免费上线分拣,解决由农户到用户的堵点,打通由产品到商品的连接,切实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三、扭住“三个环节”,提升消费扶贫产品市场竞争力。消费扶贫一头连着生产端,一头连着消费端,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延安全面抓好产前源头控制、产中过程监管、产后质量追溯三大环节,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一是狠抓农产品检验规范化。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利用延安苹果大数据平台和二维码贴标追溯管理,实现全市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全覆盖。二是推进农产品认定标准化。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制定“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制定推广农产品标准40余个。全市共有60个供应商108个产品被纳入《全国扶贫产品名单》,82个供应商198个产品通过市级审核。三是强化农产品品牌化。打造全域全类扶贫农特产品品牌,包装推出32款农产品,“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成为区域共用品牌,“洛川苹果”位居中国水果类农产品品牌价值榜首,“黄龙核桃”等8个农产品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小米”等29个农产品品牌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续开展“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线上营销”活动,规范线上线下“提货卡”和公共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搭建“四大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供给,健全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一是搭建流通平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1个市级电商孵化中心,13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2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798个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877辆快递配送车,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办公、产品展示、技能培训等服务。二是搭建网络平台。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搭建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惠农网”完成延安扶贫产业带建设。三是搭建载体平台。组织参加“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会(延安)活动”,完成采购合同10.19亿元。举办“2020年延安特色农产品走进深圳过大年活动”,现场销售农产品近200万元。开展“迎新春欢乐购·消费扶贫年货节”活动,帮助贫困户代销产品2000余件。持续开展推进巾帼消费扶贫,设立“爱心驿站”“产品展示基地”等,上半年采购农特产品近540万元。四是搭建销售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交易、就业、孵化平台。

  五、抓好“五个统筹”,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一是统筹政策措施落地。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消费扶贫的政策措施,凝聚全市力量,推进苹果上分选线保险、苹果“银行+期货+保险”等试点,调动各方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充分释放消费扶贫的政策红利。二是统筹区域部门协同。三是统筹结对帮扶合力。大力发挥“中省对口帮扶、万企帮万村、联结帮扶单位”三大合力团作用,建立“国企+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消费扶贫模式,上半年帮助销售农产品1700万元。在珠三角、长三角建立了办事处和中转仓,售出苹果接近总产量70%。苏陕扶贫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622万元。四是统筹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启动千人主播培训计划,组织“红色筑梦”网络讲堂等,上半年培训电商、第一书记等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带动贫困户应用电子商务创业642人次,实现贫困户增收343万元。五是统筹社会力量参与。市级领导多次走进直播间,以网络直播形式宣传和销售农产品。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