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

无障碍版
驻穗信息(2024年第7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7-30 09:52:15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驻 穗 信 息

  2024年第7 

  揭阳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编         2024731


  目   录

  1、浙江省杭州市  推进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

  2、浙江省杭州市  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3、江苏省扬州市  出台十条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4、江苏省常州市  打造近零碳园区、工厂实践样本

  5、深圳市  率先在全国探索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体系


  浙江省杭州市  推进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

  杭州印发了《杭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高地、海洋数字经济示范城。

  一、构建“两廊引领、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强化“两廊”辐射带动,城西科创大走廊突出科研创新特色,打造成为全省海洋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城东智造大走廊以海洋数字经济、涉海设备制造等为特色,打造成为全市海洋数字经济与涉海设备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推进“多点”特色发展,推动各地海陆高效联动,优化协同发展格局,力争到2027年建设2个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特色产业重点功能区块,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60%以上。

  二、打造“135X”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发展千亿级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依托区域特色优势,发展海洋数字经济、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3个百亿级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船舶制造5个潜力型海洋产业。前瞻布局深海矿产开发、氢能、卫星互联网等X个未来海洋产业。

  三、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厚植海洋科教服务优势,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构建梯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市属高校提升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能力,提升海洋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工程,深入推进海洋数字产业化,海洋产业数字化,推进新型海洋数字城市建设,拓展海洋数字经济产业社会领域化应用场景。实施绿色能源低碳工程,大力推进海洋新材料、船舶制造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发展,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提升,组织认定一批绿色能源链主企业和链主伙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推进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工程、深冷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争取招引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开放平台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省级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引导各类涉海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加大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重大平台建设力度。实施专业人才支撑工程,加强海洋人才教育支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体制,健全分配和激励机制,优化海洋人才发展生态,优化多种形式配套保障。

  浙江省杭州市  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杭州市政府印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一、加快算力设施建设。支持算力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开展算力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任务,加速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按国家、省实际到账资助经费的25%给予资助。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对纳入政府统一布局的新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合作银行设立优惠贷款,支持算力设施抵押融资;根据合作银行优惠利率择优分档给予项目建设单位不超过1.5个百分点的利息补贴,贴息金额不超过项目建设单位支付给合作银行利息的50%。扩容算力券发放,每年“算力券”总额提升至2.5亿元,算力券按最高不超过算力合同费用30%给予用户企业补贴。

  二、培育模型开放生态。支持模型合规备案,对获得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依据其模型评测等相关费用,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模型开源社区建设,对模型下载量靠前、模型性能排名持续领先、社区贡献度高的开发企业,按照贡献模型、算子等不同类别,择优选择不超过10家给予每家20万元-100万元分档奖励。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在杭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赛会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获奖选手可申请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

  三、加快赋能实体经济。支持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人工智能赋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推动基础大模型行业应用,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培育创建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对其平台建设、前沿或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示范应用类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支持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示范,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示范应用及解决方案,每年择优对不超过5个实现首次应用的优秀方案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算力底座、模型基石和数据支撑,加强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产业协同,培育高性能芯片、高速光网络、高性能液冷服务器、人工智能算法、多模态数据集等一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围绕智能算力、大模型和应用赋能等全产业链领域,对首次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布局建设市级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园区,鼓励区县给予租金减免、团队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引导“3+N”杭州基金群通过国有资本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重点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创业项目的天使投资。

  江苏省扬州市  出台十条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持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对新增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按照1元/亩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新认定的全国、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次性奖补50万元。

  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创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申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一次性奖补30万元。

  三是加强规上企业培育。支持农产品加工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对首次进入规上列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次性奖补5万元;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10亿元、5亿元的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10万元、5万元。

  四是促进技术创新升级。支持企业(单位)加强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制定新标准,积极申报农产品加工类发明专利。对主导制定农产品加工类省级地方标准(包括技术、模式、装备)的农业单位,给予一次性奖补不超过5万元/项。对新获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分三年给予15万元奖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博士后站点建设,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站点新建站奖励25万元、15万元。

  五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旅游、科普、亲子等新业态。对新创成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新创成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30万元;对新创成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列入本年度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类专项,主要采取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对新创成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新创成的全国或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企业(园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六是推进集聚载体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效益好、承载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对新增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区(集中区),一次性奖补300万元;对新增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区(集中区),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七是扩大农业有效投资。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类项目,对当年实施技改并新增设备投资额达100万元(含)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其实际完成投资额8%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万元。对当年新引进并开工建设,总投资(正式合同)5亿元以上、2亿元以上、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当年新引进并开工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土地)达到1000万元(含)并建成投产的,一次性奖补30万元;对当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次性奖补3万元。

  八是引进培养农业人才。引导“绿扬金凤计划”“英才培育计划”“名师工作室”等市级人才工程支持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农业人才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支持各类涉农主体与高校院所开展人才交流、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项目合作成果推广等活动,与职业(技工)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冠名式技能人才培养,单个订单班给予不超过10万元资助;对乡土人才在该市新办创业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鼓励乡土人才创业项目入驻“三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创业园区(街区)享受相关租金优惠。对涉农项目参加省级创业创新项目大赛(或同级别比赛)并获得奖项的单位或个人,一次性奖补10万元。

  九是支持农业品牌打造。支持构建以“食美惟扬”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对新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品牌目录或精品品牌培育计划的品牌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农业品牌比赛名次的品牌一次性奖补5万元;对获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主体给予一次性奖补不超过3万元。对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每件给予注册商标所有权人不超过10万元奖补;对被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品牌,每件给予商标所有权人不超过50万元奖补。支持围绕区域公用品牌创新担保产品,优化担保流程。

  十是强化金融土地保障。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资扩产,给予重大项目投资企业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贷款贴息,年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按企业上市进度和上市募投净额,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根据项目层级参照省市产业重大项目实施用地要素资源分级保障、市级统筹。

  江苏省常州市  打造近零碳园区、工厂实践样本

  近日,常州市正式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能效水平标杆化。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实施存量项目节能改造,积极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协同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和园区用能系统整体优化。试点工厂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有适用的国家、行业和地方能耗限额标准时,应达到标准的先进值要求)。试点园区50%以上的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

  二、生产过程清洁化。实施产业绿色招引和绿色规划,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产品认证,推行低碳供应链管理,加快绿色低碳改造和“智改数转网联”。试点工厂已获得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称号、并持续保持相关要求。试点园区规上企业100%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诊断、50%以上的企业成为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能源供给零碳化。系统优化能源供给体系,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园区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积极扩大绿色电力占比。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鼓励企业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打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示范区,可再生电力消费(含绿证)占比达到30%以上,持续推进电能替代,终端电气化率突破50%。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推动园区内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四、基础设施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超过50%。积极构建零碳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充换电设施,配建完善、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试点园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保有量达到80%以上,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80%以上。试点工厂仓储、厂区物流非化石燃料运输工具使用率达50%以上。加大绿色低碳用能设备产品使用,无禁止类、淘汰类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新增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达到节能水平,优先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的产品设备。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园区绿地系统规划,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打造园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园区新型智能微电网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电力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园区新能源、负荷、储能的聚合和调控。

  五、资源利用循环化。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和企业空间分布,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试点工厂获得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等级A级,积极打造低碳供应链,开展低碳采购。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落实无废园区建设要求,加强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强污染集中治理,实现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

  六、运营管理数智化。加强低碳组织管理,加快建立以碳排放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开展园区和企业碳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园区和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鼓励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碳资产管理和产品碳足迹管理,试点园区开展碳排放核查、碳足迹核查的企业分别达到10%以上。试点工厂着力开展温室气体自主减排,剩余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采用方案要求进行碳抵消。鼓励园区建设碳管理平台,探索碳监测、碳减排、碳资产、碳信用、碳普惠、碳金融服务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鼓励园区搭建新型智能微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各类资源协同控制,提高分布式新能源自消纳水平和可调节资源开发水平。

  七、科技创新平台化。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新型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园区工厂加大研发投入,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5%以上,积极争创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前沿技术标准研究制定。联合本地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内外专家智库等,培养研发人才团队,打造绿色低碳创新载体。

 

  深圳市  率先在全国探索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体系

  深圳率先在全国探索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体系,目前已推出全国首部综合性企业合规建设地方标准以及48部细分领域标准或者指引。

  一、形成“1+N”地方标准指引体系。企业合规制度作为企业完善内部自我管理制度的治理方式,已被纳入全球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法律规范体系。2023年8月,深圳发布全国首部企业合规建设地方标准——《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为深圳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提供了全面系统指引。今年1月,深圳发布《深圳市企业实施首席合规官制度工作指引》,这是全国首部企业建立首席合规官制度的专门指引性文件。各区各部门也陆续发布涉及数据、移动互联网、钻石行业反走私、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标准或者指引48部,“1+N”的企业合规地方标准指引体系逐步形成。

  二、办理一个案件规范一个行业。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企业合规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深圳建立了由市检察院主导案件管理、市司法局责任第三方监控人日常管理、10多个部门参与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通过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帮助相关企业获得新生,并有效促进行业合规治理。比如,深圳钻石行业合规治理之后,实现钻石进口市场逆势上涨,并推动上海钻石交易所在其门户网站设置通关溯源查询,开通GIA证书的溯源查询,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良好效果。

  三、为重点行业企业“精准拆弹”。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合规风险问题,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合规风险提示及预警发布机制,打造涉外合规预警平台,持续为企业提供国内外监管领域立法、执法动态及合规预警服务。持续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排查行动,围绕出口管制、关税及贸易救济措施、数据保护等13个领域、近200个风险点,以出具“一对一”合规风险评估报告的形式,为重点行业企业“精准拆弹”。

  四、专业人才培养与支持。深圳组建由23名专家组成的合规专家委员会,遴选出499名律师纳入深圳市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和新锐人才库。全市21家市属国企配备了首席合规官,全系统有法律合规人员1100多名。还成立全国首批企业合规师培训示范基地,2022年以来已为深圳企业输送超过500名企业合规专业人才。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