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

无障碍版
揭阳:特色产业串起经济发展链条
来源: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网 发布时间:2021-06-03 11:15:38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1-06-0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我市金属产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线上直播拓宽我市玉器产业销售渠道。

技术和设备升级助推我市服装企业加快发展。

款式多样的“揭阳造”鞋子畅销国内外。

普宁青梅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埔田竹笋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惠来鲍鱼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金属产业风生水起、纺织服装产业加速推进、“揭阳造”鞋子畅销国内外、玉器产业集群化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作为我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建市以来,揭阳依托自身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形成了金属、纺织服装、制鞋、玉器、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收获了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称号:“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亚洲玉都”“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竹笋之乡”……

  政府的引导、市场的内生、环境的吸引是催生一个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共同“推手”。建市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一项项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分散到集聚发展,印证着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轨迹。站在新的起点,勤劳勇敢的揭阳人民必将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努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金属产业

  从古代的烘炉打铁到如今的现代化生产,我市金属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特别是建市以来,我市金属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昔日的打铁匠不少已发展成颇具实力的企业家,家庭作坊已演变为一座座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厂房,手工锤炼的制造工艺也被自动化设备和高新技术所替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金属产业已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我市也成为了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制造与研发基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2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建有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全市注册金属企业超过7600家,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金属行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34亿元、增长6.7%.纺织服装

  在普宁市区驱车沿国道G324线向东前行,沿线聚集了上千家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了一条绵延15公里的纺织服装工业走廊。这是自我市建市以来,普宁利用侨乡和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来的成果。如今,普宁市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单普宁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就占据了揭阳该项产业产值的70%.除了普宁市,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还集中在惠来县和空港经济区。过去一年,揭阳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增加值75.37亿元、增长10.6%.目前,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达2500多家、从业人员24.5万多人。

  制鞋产业

  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制鞋产业,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在秉承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冷粘工艺鞋、休闲鞋、运动鞋、水晶鞋、拖鞋等规模庞大的成品鞋产业集群,有着从原料供应、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当前,全市从事制造销售成品鞋及鞋底、配套鞋料和销售企业商家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在各位“能工巧匠”的积极推动下,我市拥有自主品牌200多个,“揭阳鞋”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大量出口东南亚、欧美、中东及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玉器产业

  在阳美的百分玉器广场里,汇集了大大小小的玉器商户近1000户,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就开始活跃起来,前来看玉、买玉的顾客络绎不绝。从当初疏落摊档的摆卖以及货郎担走街串巷的走卖,到如今崛起成为鳞次栉比的近万家商铺,我市玉器产业发展已历经百余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玉器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阳美高端翡翠为主导,乔南中高端翡翠为辅,乔西白玉和中低端翡翠、碧玉、黄龙玉、彩宝等为补充的综合性市场,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高档、最大型、最集中的中高档翡翠营销专业市场和生产加工基地,产品销往内地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

  现代农业

  在去年底举行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上,普宁青梅、大洋茶叶、埔田竹笋、惠来鲍鱼、邹堂梨脯……来自我市各县(市、区)的100 多种扶贫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受到了现场消费者和采购商的青睐。作为粤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市,我市先后拥有“竹笋之乡、青梅之乡、青榄之乡、蕉柑之乡、荔枝之乡”等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埔田竹笋、吴厝淮山、普宁蕉柑、惠来荔枝、普宁青梅均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揭阳市级“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53个,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多)园,一镇一(多)业、一村一(多)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并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