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府〔2021〕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六届109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
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优化开发利用格局,推动自然资源统筹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实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战略
第二节 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第三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节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节 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第四章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第一节 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力度
第二节 推进国土空间生态整体修复
第五章 保障自然资源供给,提高自然资源高效利用能力
第一节 增强自然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第二节 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第六章 持续推进“六项”工作,夯实自然资源特色抓手
第一节 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第二节 做好土地管控和征收储备供应
第三节 加快推动“三旧”改造
第四节 完成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任务
第五节 完成不动产数据整合与农村房地一体登记
第六节 加强违法违规土地整治
第七章 推进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第一节 落细落实“两统一”职责
第二节 推进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节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第八章 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建设,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节 着重加强法治建设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附件:重大工程项目信息表
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在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要地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全市自然资源管理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新内涵与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在助推揭阳打造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与新作为。
根据《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确定了揭阳市“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自然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与应对预案,是落实揭阳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部署。本规划作为揭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基础性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揭阳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任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两统一”新职责新使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行稳致远、担当有为,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初步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相继出台《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加强规范土地征收储备供应工作的若干意见》《揭阳市严格落实控规单元规范土地征收整合储备工作实施办法》《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揭阳市重点地区土地执法与管控工作方案》《揭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土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制度实施细则(试行)》《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处理揭阳市区不动产统一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土地规划和管理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自然资源“一套数”基本查实,坚持“求真、归真、保真”原则,全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高质量完成,成果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村地籍调查全面完成,地理国情普查、海岸线修测、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完成,海洋生态系统调查逐步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框架基本成型。国土空间“一张图”初步绘就,完成全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全面启动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摸清底图底数,编制形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初步成果,全市需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1444个行政村全部编制了村庄规划。产权登记“一本证”显著提速,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全面建立,“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较法定时间提速90%以上。资源资产“一本账”逐步清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基本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系统推进。自然资源“一起管”日益强化,“全链条”“严起来”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季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专项执法行动和日常巡查等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大棚房”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违建别墅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涉土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稳妥推进。生态保护“一体修”成效初显,期末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均超过省下达指标,空港经济区南潮村湿地公园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惠来县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等生态修复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源头保护和末端修复治理机制。
——重点领域改革闯出“揭阳经验”。组建全省首个地级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汇聚多领域专业技术力量,为规划编制提供高水平、多专业、本地化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作为广东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之一,探索总结形成的“四个三”(三高三融三聚三向)的阶段经验,受到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肯定,并成为第一个在省厅官方公众号宣传推广的地级市规划编制经验。突出创新与实用结合,创造性建立了“模型化总规+资源配置组团+实施性控规”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逐步把脉开方,突出规划能用、管用、好用。创造性建立规划单元管理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并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有序推进的土地征收整合储备供应建设工作机制,以规划单元模式全方位指引土地征收、整合、报批、供应、建设等各个环节,让土地管得住、控得严、引得准、推得开,精准配置资源,精细规划管控,精确规划传导,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和精准化,进一步完善揭阳城市治理体系,推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打通了揭阳“三位一体”技术路线的“最后一公里”,为揭阳高质量发展夯实了自然资源管理保障。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实际,在认真研究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把全省列入考核、事关揭阳发展大局等重点工作纳入“六项”专项工作进行整体统筹、一体推进,专项落实、专班跟进、专门检查,扎实有效开展,集中力量打造揭阳自然资源品牌特色工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亮点纷呈,“一轴三极、一带四廊、三区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逐步形成。“三调”工作全面完成,辖下城镇村内部总图斑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调查举证,成果数据库通过部级和省级检查。“大棚房”问题整治全面完成。土地管控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用地报批实现从受罚到获奖的转变。垦造水田任务基本完成,年度进展在全省排名靠前。拆旧复垦在全省现场会上代表粤东地区作经验介绍。“三旧”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全市五年累计完成新增改造项目,占省下达任务比例总体超过200%,全省排名靠前。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去库存”成效显著,仅2020年在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同时挣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94亩。年度卫片执法打赢“翻身仗”,实现从被省政府约谈到全省书面经验介绍的转变。
——资源保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坚持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将“坐等审批”改为“热诚服务”。积极倡导团结协作、主动作为,营造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干事创业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属地主体责任,明确权责边界,推动重心下移,调整优化市县两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顺利承接省下放或委托权限。紧紧围绕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多渠道争取国家及省支持,全力抓好用地用海用矿保障和服务工作,高效率服务产业引进。用地保障方面,争取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预下达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33.5万亩,在三调现状基数基础上新增18万亩,解决二调以来长期困扰揭阳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满足未来10年建设需求,2020年争取预留规模5000亩,解决近期重要项目的建设需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底,揭阳市可以整合使用的已批未供储备土地达3.7 万亩,“十三五”全市累计供地2.64万亩,全面保障重大产业、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严格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管理,审查审批设计方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共205宗,建筑面积1097.12万平方米。用海保障方面,争取国家和省在海岸线修测和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满足重大项目用海需求,主动做好用海审核审批,“十三五”期间,揭阳市获得用海批复项目8宗,共批复用海面积1320.5022公顷。中石油广东石化变更工程用海、国电投海上风电于2020年8月、9月获国务院、省政府用海批准,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国电投前詹通用码头、惠来电厂、神泉示范性渔港等4个重大项目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省政府支持解决,继续实施围填海建设,揭阳市“阳光用海”得到上级部门和企业好评,在全省系统作为典型推广。用矿保障方面,向县级下放普通砂石土类采矿权出让、登记权限,全市采石场指标增加到47个,属粤东最多,有效保障建设的砂石需求;抓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累计新增铜、锡、铅、锌金属资源量20万吨,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90%以上。获省批准作为海砂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多渠道为项目落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生态保护有效实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1.12万亩,保有耕地面积181.7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严格落实建设“占补平衡”。实施垦造水田项目地力培肥计划、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等措施,有效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强化海域海岸带修复整治,打造惠来海岸带综合示范区。推进海岸线精细化管控,将海岸线划分为优化利用、限制开发和严格保护3种类型共28段,落实10段严格保护岸段标识立碑。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51.51%,超出广东省政府对揭阳市到2020年底不低于49.59%的要求。严格管控围填海,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开展海岸线修复项目,修复总长度4.6千米,争取海岸线修复资金6200万元,已划定海水养殖区4061公顷,满足《揭阳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要求。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转型升级驱动绿色矿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12公顷,建成4个绿色矿山。编制《揭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落实河长制,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实施榕江堤围防洪(潮)工程,有效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完成揭阳北部、西部中、低丘陵区,莲花山及榕江、练江、龙江等水系地生态保护地划线工作。狠抓森林资源管护,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林地定额总量控制,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实现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78%,森林蓄积量1023.86万m?,造林合格面积超21.7万亩。
——基础业务不断夯实。编制《揭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开展揭阳市采矿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工作,完成粤东(武夷)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制度全面改革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优化测绘服务,推行“多测合一”,收集整合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以及所有县(市、区)的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土地、城规、海洋等基础数据资料超过250GB,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使用,成功重新构建出覆盖全揭阳市的统一标准国土空间“一张图”数据库,实现多分辨率、多种类遥感影像数据全覆盖,做好“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和“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工作,完成市区1031平方千米公开服务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项目成果,完成市区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编制工作,推进揭阳市区标定地价制订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工作。加快推进 “金土工程”项目、信息化综合平台、“数字揭阳”项目、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与升级,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组织海岛普查和养殖用海调查工作,加强对石碑山角领海基点巡查监视监测,完善我市海岛保护开发利用基础数据,指导中海油LNG向自然资源部办理无居民海岛“车礁”利用手续,有效提高海岛保护与管理水平;对国家下发的272个养殖用海图斑全面核查,逐村逐户搜集核查养殖场海域权属等相关资料,完善排查数据,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狠抓用海管海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科学管海能力建设,及时完善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基础数据,强化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能力建设,组织市海域动态监管中心联合市海洋综合执法部门做好用海疑点疑区图斑核查,落实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民生服务扎实开展。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行业管理特点,全力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发布不动产登记便民指南,合并交易登记窗口,有效提高办理效率。印发实施《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处理揭阳市区不动产统一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制定揭阳市加快解决征地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加快解决历史遗留“堵点”。抓好不动产数据整合与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完善窗口设置,优化窗口服务,落实“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建成“不动产+互联网”平台,“一岗多能、全员通办”, 压缩登记时限,简化登记流程,实现不动产落号、落图、落宗100%要求,完成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实现不动产信息查询“零跑动”,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完成揭阳神泉示范性渔港气象潮位观测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及人员搬迁避让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发布预警,全市没有发生因地质灾害致使人员伤亡情况。简化项目选址、规划许可等事项申报资料,提高办事效率。及时组织应议应诉,积极化解自然资源争议问题。抓好信访案件排查、化解、稳控,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信访总量连年下降。开展地球日、土地日、海洋日、测绘法宣传日等系列活动,营造依法依规用地用海和珍惜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供水市场优化,存量升级和投资新建并举,实施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韩供水、惠来县第三水厂及县城城区管网改造等工程,签订百亿水务项目大单,用水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揭阳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新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开局阶段,是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产业强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揭阳市自然资源系统全面整合后开始履行新职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形势催人奋进,自然资源管理正在不断更新,改革步伐加速前进,新旧问题交织不断,这要求揭阳自然资源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聚焦重点,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动思想、作风、能力走进新时代,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前行,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揭阳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
——新发展格局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正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揭阳的新发展定位,在国家及广东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三个”最严格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等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大背景下,亟待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加大自然资源精准配置与有效供给,强化对实体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撑保障,推动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
——新发展要求对揭阳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揭阳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少,城乡人地矛盾突出。同时,资源供给不足与粗放利用、配置不合理并存,广大农村地区用地粗放,土地产出效率低、土地闲置严重,而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的理念不相适应,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揭阳自然资源事业基础薄弱,需要更高更广更精准的统筹谋划,以全面开放的思维、方法和姿态拓展发展空间、聚集创新要素、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倒逼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进入新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分散管理、重审批轻监管、一刀切、人工管理等模式已然不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亟待立足“两统一”职责,以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强化新制度供给,推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施自然资源“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逐步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两统一”职责,以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把自然资源的运筹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放在揭阳市乃至广东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统一谋划,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强化服务保障能力,为揭阳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提供更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
“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界,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动资源要素由外延扩张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构建城乡区域统一、畅通高效的自然资源要素市场,推动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让资源保护与开发惠及民生,使人民群众有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为导向,注重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增量与存量、地上地下空间,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更加衔接配套、成熟定型,实现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坚持依法行政、改革创新。坚持法治思维,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自然资源法治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坚决守住底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系统谋划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举措,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改革创新。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市一盘棋思想,自觉把自然资源工作目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主动对接、主动对标对表,找准靶向目标、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把目标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增强部门目标、区域目标与全市发展总目标的匹配度和契合度。
——坚持高质量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观,全面落实生态优先战略,健全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制度,重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强化规划单元管控,实现精细化和一体化管理,转变利用方式、提升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推进思想、作风、能力进入新时代,确保自然资源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展望2035年,全市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全面建成,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成为全省典范,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事业力争实现如下主要目标:
——自然资源保护更加有效。耕地保护红线牢牢守住,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省下达任务。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1136平方千米以上。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完善,海洋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并逐渐好转,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地下水、地表水、森林、海洋及海岸带和矿山资源得到更加有效保护。初步建成以5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制度全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高于省下达指标,有效保障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民生工程项目用地用海需求。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招商政策体系,创造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海洋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建设,推进海域海岛“放管服”改革,全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充分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全市“三旧”改造工作任务。增加铜、锡、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矿山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普遍提高。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存量土地供应比例进一步提高。健全用地控制标准体系,规范土地管理利用,确保农民建房更加有序。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矿山开发利用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开发利用结构和矿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建成科学合理、绿色环保的现代矿业开发体系。
——自然资源服务民生效能大幅提升。“三调”工作数据成果全面完善、更新及时。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历史遗留“赌点”基本解决。按时完成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任务,不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情况,地质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涉土信访占全市信访量明显下降。依法依规用地用海和珍惜保护自然资源氛围更加良好。完成引韩供水、揭阳市中心城区供水一体化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龙颈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引水工程、惠来县第三水厂等重点饮水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35%,用水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成果充分显现。森林覆盖率达到50.78%以上,森林蓄积量1100万m?,造林绿化面积22万亩,造林任务完成率100%,新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面积5万亩,守住生态控制线。惠来县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基本建成,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值,岸线修复长度达到8千米,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15公顷,新建绿色矿山2个,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1个,绿色矿业格局全面建立。榕江等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水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总体加强。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运行。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服务更加高效透明。自然资源整体概念树立形成,管制、利用、建管、登记及海洋等部门审批工作实现协调合作。档案整理及档案库房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自然资源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大幅提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升,卫片执法不断加强,涉土违法违规与农村“三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制度优势,与时俱进提升自然资源质量能力,坚定助推揭阳市乃至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根本遵循,必须以此为统领,将新发展理念全面体现、贯穿于揭阳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围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推动陆海统筹,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国土安全战略。强化底线约束,保障国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优先,应保尽保;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水定产、节约利用,存量挖潜、集约利用;构建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和应急防护体系,补足设施,提升品质。
实施区域协同战略。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强化“双向借力、双区驱动”,发挥比较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反向配套;加快设施提质互通,强化产业承接共建,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纵深推进、向海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粤北、赣南、闽西南等腹地的铁路、高速、港口、产业等联系合作,打造出海大通道。推动汕潮揭同城多级、一体化发展,强化生态格局共育共保,交通设施高效衔接,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协同传承,实现区域共融。
实施强心带动战略。全市“一盘棋”统筹,以“新城+重大产业平台”开发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普宁、惠来三个城市中心,强化辐射带动作用,重塑揭阳发展新格局。优化调整功能布局,高效整合全域空间要素资源,组团发展,实现土地、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等资源的精准配置,全域融合统筹,实施差异化空间发展。
实施品质提升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汕潮揭三市水环境协同治理提升,整合榕江、练江流域功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城镇密集区总体风貌提升和特色彰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融乐山水,建设活力开放的宜居宜业之城,实现空间集约高效,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布局。强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等底线管控,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类国土空间,科学配置建设用地资源,优先满足重大平台、重要功能区域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完善落实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与节约集约相协调的国土体系,促进区域、城乡用地布局优化,构建 “三心多点、一轴一带三片”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细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进行精细管理。推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及综合整治。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加强产业与用地空间协同,优先供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民生工程等发展用地。
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编制实施新一轮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优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布局。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深入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全面贯彻落实绿色矿业发展要求,形成绿色开采、集约开发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制订实施揭阳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等规划。坚持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严格围填海管理,严格落实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制度,强化海域海岛使用管理,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域空间资源的使用效能,控制近岸海域开发强度和规模,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用海需求,加快惠来县海洋经济综合示范区建设。
面向汕潮揭共荣发展。积极优化产业、城镇、交通、生态布局,实现同城多极共荣发展。从更大的区域产业共建格局谋划揭阳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方向,形成差异分工、协作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立信息共享的自然资源服务体系,形成陆海统筹、圈层拓展的城镇发展走廊。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价值,加强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减灾防灾及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形成山海联动的区域生态人文格局。
面向大湾区开放发展。围绕“双区所需,揭阳所能”,通过沿海高速铁路、滨海产业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和惠来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建设,加强粤东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地区的连接,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交通和产业对接优势,依托石化、纺织、医药、金属和食品等产业基础,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业集聚,成为承接东西两翼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围绕机场、高铁、港口建设空铁港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湾+带”联动优势,打造沿海经济带高水平产业集群。
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和揭阳市三中心一示范区的发展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管控,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各业各类用地,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需求,优先保障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引导城镇化建设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城区和镇区集聚,建立与人口集聚和人口结构等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各项基本福利。共同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需求。全面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优化空间布局,落实村庄建设用地,解决村庄规划不实用、不好用问题。开展土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治理“三位一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试点项目,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鼓励发展第三产业,融入城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支持农村营利性建设用地入市流通,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用足点状供地政策,提升农村产业用地政策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完善收益形成和返还机制,将挂钩收益全部返还农村。
推动陆海一体化发展。以建设广东省海岸带综合示范区为重点,充分发挥海洋作为经济新空间、资源新基地、安全新屏障的支撑作用,统筹与优化惠来县沿海地区及其腹地的产业布局,统筹陆地和海洋资源利用,协调用地、用海和用岛,保障港口、桥隧及其配套设施等海洋工程建设,形成陆海协调、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沿海产业与城镇建设集约化程度、海域利用立体化和多元化程度与港口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经济与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互动,促进建设粤东商务休闲和生态宜居城市。
打造全市经济发展蓝色引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汕潮揭三地在海洋方面的合作领域。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构建临港工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现代渔业基地、滨海能源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海洋生态示范区,重点培育临港石化产业集群、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海洋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坚持把保护和修复作为重中之重。管好“一本账”、落实“一体修”,切实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和修复力度。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省下达的至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划实划优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将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用途和布局,禁止通过擅自调整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符合国家规定的重大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严格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总体稳定”要求进行补划。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落实省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以“六个严禁”为重点,严查严惩耕地“非农化”行为,严控耕地转为非建设用地开展各类建设活动,按照“以补定占”的原则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引导非农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水田等优质耕地,对空港区登岗镇,揭东区锡场镇、月城镇、桂岭镇、霖磐镇,普宁市麒麟镇、南径镇、占陇镇、军埠镇,揭西县棉湖镇、凤江镇,惠来县隆江镇、东陇镇等水田集中区域开展重点保护。严格管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强化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内调剂为辅、省级统筹为补充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垦造水田新一轮三年行动,推进可以长期稳定耕地的即可恢复类和工程恢复类农业用地整治改造为耕地,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奖惩,强化动态监测监管,确保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依据科学、实事求是、应划尽划的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陆海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确保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36平方千米。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严格落实管制规则,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重要生态系统,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划明确管控规则。根据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占用、调整相关审核审批。强化监管考核,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定期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勘界定标并建立矢量数据库,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确保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落地。建立分层级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明确分级管理职责,理顺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形成“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推进国土综合整治。编制实施新一轮全市土地整治规划,加强实施监管,将土地综合整治有关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城市化地区,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特色风貌的前提下,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大封育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矿产开发集中区,综合运用土地和矿业政策,推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海岸带和海岛地区,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生态岛礁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海岸带修复治理,实施岸滩整治、海湾治理和海岛保护修复等工程,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满足省自然资源厅规定目标,重点推进惠来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严控围填海,对临港工业集中区和重大海洋工程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环境监控。加强陆海污染源头联防联治,严格监管入海排污口。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控制海水养殖规模。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目标衔接,强化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加强海域海岸带及海岛保护性建设,保持海岛常态化监视监测,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划定海洋保护区,继续推进蓝色海湾工程,加快污染海域生态修复,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加强矿山综合整治。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土地损毁情况核查,摸清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底数,按照历史遗留矿山复绿标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探索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产业融合”分类综合修复利用模式。
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源头治理,注重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强化工业污染、船舶污染整治,实现河湖长治、长清。做好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育,推进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实现三江水资源可控可调、优化配置。加快推进练江、榕江流域综合整治,完善区域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完善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林长制”,推进揭阳靖海湾防护林与汕头广澳湾防护林联合建设,共建以沿海岸线分布的防护林、湿地为主体的综合生态防护带,有效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全力支持《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落地实施。
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有效管控,提高资源高效利用能力,保障重点区域、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矿等自然资源需求,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规划单元模式全方位指引土地征收整合报批及供应,以详细规划指导项目落地建设。继续推进土地征收整合计划、土地供应计划两本台账的组织实施,把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改革精神,实行“指标跟着项目走”“有好项目才有地”导向,有效引导土地资源流向项目“优等生”。充分运用“争”“挣”“腾”保障建设用地指标,积极争取将项目纳入国家或省重大项目清单使用国家或省用地指标,着力通过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去库存”挣取指标,通过撤销批文或认定失效等方式腾出指标。大力推行差别化用地精准供应,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用足用好省政府《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措施》,探索实施“标准地”“带项目”“带方案”供地和建设“工业保障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部署,优先保障符合“三贡献一高一强”评估标准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按照国家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结合市场需求,把控住宅供地节奏,有序推动年度供应计划落实,合理确定出让价格,提高土地供应效率。持续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潜力,持续推动“三旧”改造深入开展,大力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促进土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动海洋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成果,提高用海规划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拓展海洋经济区域合作空间。壮大支柱海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海域海岛使用管理,规范海域海岛使用审核审查工作。严格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和建设项目用海预审制度,健全海砂等海洋资源开采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强化业务指导,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用海需求。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开展矿产资源调查,摸清现有重要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盘点资源家底。开展重要成矿带矿产地质调查,重点加强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展重点区域矿产资源大比例尺矿产勘查,完成粤东(武夷)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普查,新增一批铜、锡、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提高审批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调整一批省级权责清单委托我市实施的政策,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用地选址、用地许可等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项目尽早取得审批手续落地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和出台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全面推开“多规合一”“多证合一”“多门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全面落实“三高一减”,依法依规全面推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用地清单制,推进工业项目“出让即报建”、不动产登记“交房即领证”,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深入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精准配置新增用地,健全“人地挂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机制,严控新城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各类行业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管控和项目审批,推广节地模式和技术,推进建设用地立体开发、复合利用。健全“增存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强化出让合同管理和违约处置,探索完善闲置土地分类收回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强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定地区单位土地产值贡献、投资强度、开发强度等评价标准,开展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效益考核。健全土地市场服务监管体系,依托数字政府和省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建设监控监管、预警分析和决策支持一体的土地二级市场监管系统,逐步完善一、二级市场联动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
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国家、省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指标,推进海域资源多功能立体化高效利用,落实海域使用金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海域资源低效利用退出机制,开展闲置用海调查,探索建立对自然淤积形成的陆域、非法填海形成的陆域、长期闲置海域等实施海域收储制度。实施海岸线使用占补平衡,建立岸线占补指标交易机制,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增加海岸线储备资源。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大力推进绿色矿业,全面开展绿色矿业达标行动,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进新建矿山设计和建设,加快老矿山改造升级,2025年前全市持证在采矿山10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严格执行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标准,依靠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优化矿业开发布局,合理调整开发结构、规模和时序。优化矿业产业结构,引导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延伸矿业产业链。
坚持把“六项”专项工作作为自然资源系统一个品牌继续推进,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新工作需求,不断对“六项”专项工作进行动态更新调整。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统筹,绘好“一张图”。在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和全市“一张图”绘制全面完成基础上,以重要功能区、成片连片开发区域、近期建设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出让地区为重点,优先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指导开发建设。继续深化管控单元规划研究,抓好规划策划、土地整备和精准招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细化完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海岸带、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规划编制。
加快推进管控单元土地征收整合储备进度,以控规单元规范土地征收、供应、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突出抓好“找地、整地、供地”,综合运用规划、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通过收回、盘整、补征等方式,精准实施“清拆围”,整合形成可利用、可供应、可建设的完整地块,保障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用地,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建立征地、供地年度台账,实施周汇报、月通报、季度报告等制度,做好土地征收储备和有序供应工作。强化各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深入协调解决征地、供地、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促进供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严格落实供后监管,加大闲置土地巡查处置力度。
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根本遵循,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防止大拆大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全面改造、微改造、混合改造等方式有序推进“三旧”改造。继续落实《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2019〕71号)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印发<广东省深入推进“三旧”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重点落实《广东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在“三旧”改造中尤其注重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保护,坚持留改拆相结合,运用“绣花”功夫,加强工作统筹,把控改造节奏,科学、合理制定改造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均衡有序推进旧村庄改造。制订出台《揭阳市人民政府188博金宝,金宝搏 官网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揭阳市“三旧”改造项目报批指引》《揭阳市旧厂房“工改工”改造项目实施指引》《揭阳市旧村庄改造成本核算办法》《揭阳市旧村庄改造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办法》等配套政策,打造多元化的配套政策体系。
按照“以补定占、以需定垦”原则,加大垦造水田和不实耕地整改力度,充分保障非农建设项目落实水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垦造水田自我承诺任务,重点完成2020年以前项目并形成指标。出台并实施《揭阳市垦造水田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加快谋划推进新一轮三年垦造水田。制订出台《揭阳市耕地储备指标统筹使用实施方案》,建立市级耕地储备指标库,建立耕地指标使用规则。加大政策宣传,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三清三拆”,引入市场化公开竞价交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善用节余指标在全省范围内流转竞价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调动激发乡镇居民与村民积极性,创造性推进拆旧复垦工作。
有效促进不动产登记能力和作风建设双提升,发好“一本证”,落实省政府工作任务。做实不动产“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岗多能、全员通办”,提升交易、纳税、登记一体化水平,完成登记数据整合汇交,实现不动产单元落图落宗编号达到“三个100%”。完成房产交易系统的搭建,提供统一的数据核验入口,提升房产交易数据共享能力。组织开展“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登记发证和成果上报,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
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长牙齿”“全链条”的硬措施,严肃整治卫片执法违法用地,打好“两违”攻坚战,确保违法用地“零增长”。严格执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坚决拆除整改2020年7月3日后新增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稳妥推进存量农村违占耕地建房整改工作。完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机制,配强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日常执法监管能力,夯实土地共同管理职责。建立执法监管制度,健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严惩戒”的执法机制,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创新监管手段,运用无人机、基站监测、“智慧国土”等新技术,推动执法监管信息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国情、国策宣传力度,正面舆论引导和反面以案说法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自觉性,强化“一起管”。
围绕落实“两统一”职责,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坚持保障发展、服务民生,推动落实“放管服”,持续推进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惠民利民便民措施,推动高效服务。
维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成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清单,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全面开展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信息平台,建立确权登记数据库。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推进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布设立使用权,优化海域产权配置模式,探索开展以三维海籍为基础的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登记,试点推进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转让、出租及产权登记。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鼓励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项目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有序推进存量划拨土地有偿使用,推进国有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等资源有偿使用。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动态监测、价值核算、考核评价、收支管理,将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协调机制。
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础,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健全全域、全要素、立体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对自然保护地、重要海域海岛、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覆盖全域全类型、相互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以加强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为重点,优化细化分区分类用途管制规则,严格控制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用途转化。完善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进形成统一的用途管制监管体系。
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落实阳光审批、阳光执法、阳光资金使用“三大阳光”工程组织实施,有效推动自然资源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规范审查程序,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整合、优化建设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等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能。树立自然资源整体概念,加强规划、管制、利用、建管、登记以及海洋等部门审批工作的协调合作,推动落实“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证合一”“多审合一”“多门合一”,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部门间并联式网上会审和“非接触式”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考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建设性补偿制度。坚持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完善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具体措施。落实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公开征收信息,健全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补偿保障制度。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完善控规单元管控制度。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完善国有划拨用地管理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全面推进区域地质综合调查、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等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加强海洋观测设施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布局,建设地质和海洋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视监测能力,提升海洋环境预报警报服务水平。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重点完成4处大型及以上隐患点、116处中小型隐患点治理工程,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递减10%目标任务。加强汛期值班和巡查排查,及时发布地质海洋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落实面向公众的海洋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加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监视监测和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网体系,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完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围绕坐实“一套数”,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调查,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功能及人文地理等多维度信息,形成全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动态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范围、面积等变化情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生态修复等重点内容提供监测与分析评价。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重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提高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做好测绘成果转化和技术共享,不断提升测绘技术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各系统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基于互联网的自然资源服务平台,高效服务各项业务工作。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畅通公众交流渠道。完成档案整理及档案库房建设,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努力实现安全、快速、便民利民、高效运用的目标。以自然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保护、开发、管理和执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全面推进不动产数据整合,继续按照“整合一批、质检一批、应用一批、更新一批”的要求,做好档案整理、权籍调查、实地勘测。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发挥优质政务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推进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打通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全面深化“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不动产+金融服务”“不动产+法院服务”,推动不动产登记办事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在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基础上,统筹不动产登记相关资源,实现资料及时移交、业务流程再造、系统有效融合,提升不动产登记满意度。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将房地产交易数据和农村“房地一体”发证信息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和实时更新。
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树立和强化资源惠民服务意识,把维护群众权益摆在自然资源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规范测绘市场与策划技术队伍管理,做好测绘安全工作,提高地图制作的精准性、实用性,加快测绘成果转化,实行成果与技术共享、联合测绘。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批后监管,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以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为目标,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自然资源领域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依法就地解决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强党、理论强党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自然资源工作,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规划实施。
抓牢党的政治建设。严抓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细则,特别是要防止不动产登记、土地管理、执法监察领域等各种“四风”问题,不断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和能力提升。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经验成果运用,继续围绕“三个一”工作思路推进“六项”专项工作,紧抓主业主责,不调频、不换道,有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干事创业的政治基础,优化治理效能。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建平台载体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各项制度,推进党组织全面进步。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落实选、育、管、用的用人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发队伍“迎着困难上、顶着风浪冲”的拼搏精神,不断提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进入新时代,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建设,落实揭东区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机构人员转隶备案、档案资料移交等工作,实现市区自然资源管理一体化。加快事业单位整合设置,明晰市局、区分局和县(市)局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所职责职能,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解决基层力量薄弱问题,推动乡村配备自然资源管理员,依托镇(街)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强化自资源基层管理网格化、全覆盖,切实提升自然资源基层治理水平。
提高自然资源依法治理能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提高自然资源领域重大行政科学决策水平。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层级合理的自然资源权责事项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做好普法工作,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落实学法用法制度,加大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培训和配套政策宣传教育。
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健全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全链条”监管机制,建立自然资源部门内部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落实前端疏导、中段提速、末端查处、考核问责等各环节措施,形成共同遏制违法用地工作“闭环”。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完善自然资源部门与公安、司法行政、检察等机关之间的高效协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落实县、乡镇(街道)共同责任机制。转变执法监管方式,创新执法手段,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行为发生。统筹开展土地卫片执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八不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项目建设单位依法用地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强化依法治林、依法治矿,严厉打击各类涉林涉矿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国土资源系统特别是领导干部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原则贯穿到国土资源管理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做好“国家宪法日”“地球日”“土地日”宣传,大力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民的国土资源法律素质,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加强干部的使用交流,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关心离退休干部。以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为重点,加强自然资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壮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队伍,完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遴选和培养机制,逐步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继续实施自然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等科技队伍素质,培养自然资源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管理科学、科普、信息技术等科技人才。统筹推进自然资源智库人才、紧缺人才、实用人才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自然资源人才培养支持、评价发现、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市自然资源局要发挥牵头作用,统筹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将重要指标、主要任务、改革要求逐项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要切实加强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督导、推进,形成规划实施合力,确保规划落地。
突出重点攻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决策部署,谋划推进一批自然资源领域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措施,在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编制和实施调整重构型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取得突破。按照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指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加强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保障,确保资源配置和时序安排协调一致,确保重大工程取得预期成果。
强化监督实施。强化规划对全市自然资源工作的统筹指导,涉及到土地、海洋、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建立规划中期与终期评估制度,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跟踪分析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加强统计监测与分析,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建立信息发布和情况通报制度,增强社会公众知情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