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还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被医生告知检查结果时,23岁的小诺惊得瞪大了眼睛。一次感冒后,他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总想跑厕所,还变得特别容易口干,以为是肠胃出现了问题,完全没有把这些症状和自己认知里的“老年病”扯上关系。而且,他也没有家族病史。
“现在糖尿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中可以见到一些大学生乃至中学生患病,甚至有的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医师陈燕铭感慨,他们人生的路还有很长,“糖友”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高、发展恶化的可能性也更大,早防早治是一个必须警惕的问题。
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我们选择聊一聊年轻群体和糖尿病的那些事。
初诊时,小诺的随机血糖已经达到20 mmol/L,超过正常值的数倍,而他出现的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不及时治疗有致死风险。
读大学期间体检指标一切正常,工作不到两年,怎么就患上了慢性病?看着和照片上“胖若两人”的小诺,中山三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谭莺似乎窥见了一些答案——曾经年轻帅气的小伙,短短半年时间体重骤增了30斤,脸上还在爆痘痘。询问病史得知,小诺经常会加班到深夜,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且工作经常性需要喝酒应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也缺乏运动。
“肥胖是年轻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陈燕铭表示。
肥胖直接导致皮质醇等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加,容易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而与之相伴相生的常常还有暴饮暴食、久坐、缺乏运动等,其中,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糖;久坐已经证实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压力大、缺乏运动也会影响代谢功能,增加发病可能。
“有家族病史的要特别注意。”谭莺提醒。
她接诊过最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年仅14岁,还在读初三。身高一米六的小路,体重已经超过180斤,家人觉得正在长身体,也没有刻意控制孩子的饮食。而且,孩子每周要喝三四杯奶茶,餐桌上还经常出现可乐。
“起初看到血糖指标,以为是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毕竟孩子还如此年幼!”谭莺感慨,“孩子的祖母、外婆、母亲都有糖尿病,本身就是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度肥胖,将他的发病时间大幅提前了。”
事实上,糖尿病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内分泌科年长的医生都感慨过,上世纪90年代糖尿病患者多在50岁以上,遇见40岁的“糖友”都诧异,而现在,年轻的面孔在诊室越来越常见。
这并非类似“孕妇效应”的心理投射。2020年4月,《医学杂志》刊发了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以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75880名参与者为样本的调查研显示,目前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30~39岁人群患病率是6.3%。
“早防早治非常重要。2型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一些并发症会逐步出现、进展且不可逆。”陈燕铭谈到,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虽然近几年实现糖尿病逆转的概念比较热门,但这很难,“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追求糖尿病的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
对年轻患者而言,减重是关键因素。
“临床可见2型糖尿病多合并肥胖,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经过积极控制体重,血糖也会明显降低,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和总量都可以大幅减少,且越早干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越小,预后也可以好很多。”陈燕铭谈到。
“确实如此。我们曾接诊过体重基数很大的患者,减重40斤后,服用的药物从4种减少为1种,胰岛素也停了。”谭莺说。
而内分泌科为小路开了降糖药,制定了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考虑到初三学生压力较大,还邀请了精神科医生一起进行综合干预。坚持一年后,小路成功减重30斤,血糖也大为改善,走路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当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找上年轻人,对我们而言,更根源的解决之法永远是未病先防,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加入“糖友圈”说不。
“即使是已经到了糖尿病前期,也可以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实现逆转,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陈燕铭表示。“将糖尿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关键是做好三个方面,合理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平和的良好心态。”
谭莺建议,要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每天摄入种类多样化的食材,保持荤素搭配、适量食用水果、少盐、限酒、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摄入120~200克肉类、150~200克水果。同时注意,少选择红肉,用鱼类、禽类、蛋类等代替;水果避免在餐后立即食用,以免血糖升高过快;将精致碳水换为粗粮、全谷物;尽量按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食等,降低升糖指数。
“晚餐时间不宜太晚,尤其要避免宵夜,睡前4小时避免进食。”她提醒。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的血糖值比健康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6.9mmol/L);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及两者的混合状态。
“由于糖代谢的异常,可能会出现消瘦、进食量增多饥饿感明显、口干、小便量增多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抵抗力下降等。”谭莺提醒,出现上述症状需要提高警惕。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表现为餐前低血糖,颈后皮肤变黑(黑棘皮病)等,而肥胖是年轻人出现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因素。
“特别注意,一些年轻人为减肥特意节食,有时又会控制不住旺盛的食欲暴饮暴食,长期饥一顿饱一顿,就很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乃至于血糖异常。因此,建议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进食时间间隔4~5小时为宜。”她表示。
记者 | 岳超群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周晋安 甄晓洲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