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粤东经济强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凝心抓投资,扎实拓市场,聚力提效益,全市经济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保持“稳步回升,趋势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总体上看,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市上半年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第二产业强力支撑经济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72.7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2%,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5.81、413.95和192.99亿元,分别增长4.0%、18.5%和8.9%。三次产业比重从上年同期的10.9:59.4:29.7调整为9.8:61.5:28.7,二产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下降1.1和1个百分点。工业强力支撑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6%,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稳定。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17亿元,增长3.7%。其中,林业产值增长较快,实现产值8.70亿元,增长7.2%,超过农林牧渔业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81亿元,增长4.0%。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6.16亿元,增长24.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民营工业企业领先增长。上半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3.49亿元,增长24.5%,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4.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23.7%、17.4%。
——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上半年,全市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1.86和104.30亿元,增长23.0%和26.2%,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工业增幅加快19.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幅仅提高2个百分点,说明揭阳以石化、金属为主导的重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主导行业增势较好。石化、金属、纺织服装、医药和食品五大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9.0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1%。其中,医药制造业和金属行业分别增长25.4%和26.1%,领先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3个和2个百分点。
(三)投资需求增势明显,内外需求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是我市项目建设年,全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29亿元,增长31.0%,增幅较一季度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77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3亿元,增长71.6%。在总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17亿元,增长22.5%。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提速。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4亿元,增长10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4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5.83亿元,增长36.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75.78亿元,增长3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6.62亿元,增长23.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0.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13年,全市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共42项。到6月份,省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3.1亿元,占年度计划54%,已开工项目28项,开工率75.7%。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工程已完成原油罐区强夯工程、硫磺回收装置Ⅰ、Ⅲ桩基础施工,产品码头东护岸工程、防洪提、扭王字块体预制及主干道路毛石铺设和基层施工加快推进中。中海油粤东(揭阳)液化天然气(LNG)(一期)工程除码头工程外,其他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大南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园区主干道--神隆公路已铺设7.8公里碎石层,将于7月上旬修通13公里沙土路面。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正式启动。
二是商贸市场持续兴旺。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影响下,揭阳消费需求保持活跃。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6亿元,增长15.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
——城镇市场引领增长。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23亿元,增长12.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8.43亿元,增长16.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快于农村市场3.8个百分点。
——传统商贸业持续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2.07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37亿元,增长9.3%。
三是对外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快速。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063万美元,增长136.6%;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7319万美元,下降12.2%。外贸出口总值小幅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20.8亿美元,增长0.9%。
(四)经济发展质量提高,速度效益同步提升。
一是财税收入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21亿元,增长12.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2.04亿元,增长13.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6.3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势良好。其中,增值税增长14.0%,营业税增长19.7%。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75.34亿元,增长35.5%,主要向教育、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倾斜,这三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59.5%,有效保障了民生需要。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改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8.24亿元,增长26.4%;实现利税总额69.88亿元,增长27.3%;实现利润45.11亿元,增长41.5%。在全市17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47户,下降6个百分点。
(五)金融运行保持平稳,消费价格平稳回落。
一是金融机构运行稳健。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对我市项目建设给予了积极的资金支持,对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62亿元,增长9.0%,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0.09亿元,增长12.6%,增幅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85.85亿元,比年初增加70.27亿元,增长11.4%,增幅较一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
二是物价涨幅平稳回落。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1%,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CPI八项构成呈现“六涨两降”格局:食品价格上涨5.0%,衣着价格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烟酒价格下降0.9%,居住价格下降1.1%。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揭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关注。
(一)宏观政策有所收紧。为了深入推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国家调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将会对我市的总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部分政策可能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各商业银行总行将控制分支机构的信贷规模,必将使我市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受到抑制。二是土地政策的影响。国家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土地取得和保有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项目用地的供应量,再加上项目用地报批受规划制约,用地指标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由于我市工业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节能减排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技改投入,必然要增加企业负担,再加上我市环保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
(二)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大。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已处于较高位运行,要实现持久更快增长难度很大。我市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两大困难:工业企业经营困难。在国际市场萧条、人工成本提高的环境下,企业赢利空间减小,经营难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增长放缓。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5%左右,但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知名品牌较少,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上半年,纺织服装业、石化行业、食品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上半年,全市亿元投资项目76个,仅占全部投资项目总量的5.3%,其中只有4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入库统计,其他均为去年续建上报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为48.32亿元,仅占投资总量的14.8%,落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以上。
(四)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最近几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增长点。但近年来,在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一直不理想。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7.68万平方米,下降48.0%,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负增长运行态势。
(五)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增速总体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看, 1-2月、1-3月、1-4月、1-5月和1-6月的增速分别为37.5%、5.5%、7.6% 、1.9%和0.9%,上半年,我市外贸出口总额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7.3个百分点,出口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六)经济载体培植需给力。“三上”企业是我市建设粤东经济强市、实现揭阳跨越崛起的基石。当前我市“三上”企业培植工作力度不足。截至2013年6月底,我市初审合格的新增“三上”企业共102家,仅占完成全年计划的39.2%。
三、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严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突出,下半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从国际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经济复苏依然面临较多困难。尽管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决策者均在2013年上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但全球经济前景依然黯淡。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2013年全球经济总体来看正进入相对稳定但增速更为缓慢的时期,全年经济增长率将仅为2.2%。
从国内看,国家层面,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呈现下行态势。2012年全年、2013年一季度和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8%、7.7%和7.6%。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阶段转换特征更趋明显,经济运行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预计到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经济才会初步显现企稳的迹象。全省层面,我省经济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的双重制约,全省经济走势也呈现出放缓态势。2013年一季度、2013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均为8.5%,预计下半年全省经济增速将继续呈现缓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从我市看,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困难,既有外部环境作用的影响,但更是经济发展转型期矛盾和压力的集中反映。长期看,由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的加剧,以低成本、高消耗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遇到了很大的制约,我市经济回升力度受到限制。
综上分析,从近几年全市经济发展趋势看,2011年,全市经济增长“前高后低”、2012年,全市经济增长率“前低后高”、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将延续2012年走势,但下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较大。
四、几点建议
下一步工作,建议要加大后进地区工作力度,在“促转型、抓项目、拓市场、增效益”上下功夫。
(一)把握大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近年来,为了加快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全国经济发展质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转变,将会对我市的总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只有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走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处理好全市经济与全国、全省经济走势的关系。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危机发展态势,及时掌握国家利率、人民币走势、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相关政策变化,提前对国内出口及相关政策等做出预判和反映,及早消化宏观调控和政策效应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突出重点,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国际市场萧条,外需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积极引导重点企业(特别是重点纳税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提速提质发展。切实做好“增量更大、存量更优”的文章,在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建设的同时,继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挖传统产业潜力,努力培植我市传统工业发展新优势。
(三)加强督导,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是建设“粤东发展极”的地位所在、希望所在、实力所在。我市应建立完善“项目建设年”的监管和考核机制,确保在建项目能加快进度,力争早竣工、早见效;新上项目能抓紧落地,使项目早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特别是要加快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努力提高重大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使我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占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地区发展的“拉动效应”。
(四)注重规范,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我市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而房地产投资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我市既要保持适度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又要准确把握投资方向,以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全市新建商品房住房总量,完善住房供应结构。一方面,关注房地产市场开发总量;另一方面,要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保障,形成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公租房和廉租住房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让各种层次经济水平的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住房,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五)内拓外展,高度重视消费市场培育。当前,内外市场需求都出现了新情况,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主动开拓市场。一方面,继续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篇文章,积极开拓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拓展内需市场。另一方面,要把“拓市场、抓订单”作为稳定外贸增长的首要工作,努力稳住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国际性展会,抢抓出口订单。
(六)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上”企业培植工作。“三上”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好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和金融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积极鼓励个体工业户向法人企业转变,做大生产经营规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工商、国税、地税、编制等部门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畅通信息交换渠道,做实我市“三上”企业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符合标准的“三上”企业及时入库,如实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