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2021年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市试点探索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在“G+5+10”(“党政主导工作机制+5项创新机制+10个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模式下,创建了竹笋、炒茶、油茶、家禽、鲍鱼等12条市级产业链,示范带动荔枝、橄榄、油甘、南药等9条县级农业产业链,并优先在揭东炒茶、普宁青梅、揭西茶叶、惠来鲍鱼4条市级产业链上成立党委,把党的阵地建在产业链最前沿,把党组织延伸到生产的第一线,把党的建设融入各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了党建与产业链共建互促、双向发展,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发展优势。如今的揭阳乡村,已形成“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喜人局面,以百花齐放之势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把握工作方向,因地制宜建立产业链党组织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我市突出“功能型”党委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揭阳基层党建“1+1+6”工作体系,针对各农业产业党组织领域区域不同、基础条件各异、结对需求多样的实际,选取发展条件较好的4条市级产业链,在各条产业链上设立联合党委。联合党委根据实际,下设产业重点镇、县相关职能部门、产业协会或者重点企业党支部,且明确下设党支部不改变隶属关系,突出将产业发展各环节纳入产业链联合党委管理,实现党组织对产业的“全覆盖”。
在多方努力下,揭东区建设炒茶产业组织联结服务站和“炒茶先锋”帮扶团2个平台,由党支部联系产茶村和企业、党员联系茶叶加工户和茶农;惠来县依托鲍鱼产业协会、揭西县依托省级茶叶产业园,落实产业链联合党委办公室,并配备企业展示区、党建宣传区、党员活动区等多功能区,使其成为链上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培训、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商务洽谈、员工休闲娱乐的“温馨港湾”。
创新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产业链联合党委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联合多个单位共同推进党建工作,促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并在此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普宁市制定印发了《普宁市青梅产业链党建实施方案》,从组织体系、工作任务、党建力量、党建载体、工作机制等5方面,提出了推进青梅产业链党建26项重点措施,打造“青梅产业链党建示范点”;惠来县建立例会制度,明确“企业点单、联合党委汇总、部门服务”的工作模式,以实现对策的共商、大事的共议、难题的共解和实事的共办,有效解决鲍鱼生产企业在发展、招商引资和生产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西县创立理论共学、阵地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谋、品牌共创、区域共兴等“六共”工作法,形成合力打造大洋云雾茶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凝聚工作合力,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这是全市各农业产业链联合党委的终极目标。产业链联合党委按照“四个统一”原则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发展统一规划、项目统一布局、产业统一链接、市场统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和项目合作,极大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补充和强化。
揭东区炒茶党总支成立后,带领茶农走品牌自主创新之路,发布揭东炒茶公共品牌,大力拉升茶叶品牌水准,“坪上绿茶”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完成商标注册,产业链上的农民也有了“主心骨”,扩大生产更有信心。普宁市青梅产业链党委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深入合作,成功引进南农龙霞、南农丰娇、青丰等3个红花果梅优新品种在青梅产业园核心区、大坪镇、船埔镇以及高埔镇等进行种植,极大丰富了普宁市青梅种质资源,更以其独特的风貌为该市的旅游产业增添了新活力。惠来县鲍鱼产业链联合党委充分激发产业潜力,2023年产鲍鱼苗达44.8亿粒,苗种占据国内市场40%,现有鲍苗工厂化养殖场178家,养殖水体达130.8万立方米,占地面积约5000多亩,年产成品鲍鱼3300多吨,产值约18.93亿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惠来县还成功申报省级鲍鱼产业园和国家级鲍鱼产业强镇,建立广东惠来鲍鱼科技小院、广东省首个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以及鲍鱼养殖数智化防灾减损服务中心,该县《党建引领“鲍”发新活力,惠来打造海洋“蓝色粮仓”》获评全省“百部党员教育优秀电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