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播种水稻育秧的好时节,在我市首个规模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普宁市水稻育秧中心的育秧大棚里,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放在苗床上,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该中心负责人梁立坤的指导下,工人们分工协作、准备苗盘、装填基质、精细播种……一派繁忙的景象。近期,该中心抢抓农时,采用“工厂化”育秧的新模式,集中开展早稻育秧工作,助力当地及周边地区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梁立坤是普宁市广太镇平宝山村村民,在地方党政的支持下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他逐步引进机械化设备,以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大面积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成为有名的“种粮大户”。在持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梁立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当地农户组建了“普宁市立坤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带动周边村民科学种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秧好半年稻,苗好七分收。“传统的育秧方式由于播种密度较低、均匀度差、秧苗长势不均以及管理水平的差异,占用秧田面积较大,相对用工量、耗用物资用量、种子用量较高。同时,由于浸种时间短,种谷不发芽;翻堆不及时,烧坏芽也是常事,而且劳作辛苦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农民。采用‘工厂化’育秧的模式,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和各方面的损耗。”梁立坤告诉记者,有感于此,他决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水稻育秧中心。经多方筹资,去年底,他投资26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达11.6亩、拥有5个育秧大棚的普宁市水稻育秧中心,这是我市首个规模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配套自动喷灌、自动控温系统,起到防水浸、防干旱、防寒、防霜冻作用,可大大提高水稻育秧质量,节约育秧成本,缩短育秧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记者在该中心育秧大棚里看到,育秧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正忙着消毒浸种、碎土、调配秧床土……接着将育秧盘、育秧基质、种子等放在机器上,随着机器的嗒嗒声,经过浸泡的谷种均匀地撒播到育秧盘里,在完成覆土工序后被整齐摆放在自动化喷灌区。“对比大田育秧,大棚育秧生长速度快,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培育大量秧苗,22~23天即可出棚插秧,每造可育秧2~3次。而大田育秧则需要 40~45 天,且大田育秧每造只可育 1 次秧苗。这样的‘工厂化’育秧模式不仅能够大大缩短育秧周期,还能够提升秧苗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预计今年早晚稻共能供应大田机插秧苗1万多亩。”梁立坤说,育秧中心于今年初建成投产,将给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是提高粮食产量。工厂化育秧直接把育种基地搬进大棚内,通过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既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让水稻育秧不再“靠天吃饭”,又直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合理密植水平,而且为机械化插秧提供了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增产效果显著。同时,由于减少返青期、提前生长期,有效解决了“倒春寒”和避开病虫危害期问题。此外,还能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实现企业、农民双收益。
据了解,普宁市水稻育秧中心采用“工厂化”育秧模式,方便快捷又省力,而且出苗齐、效果好,受到本地及周边地区种粮户的青睐。今年以来,该中心除了满足合作社承包的农田用秧外,还采用环节托管或者是全程托管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从帮忙选种到育秧、田间管理、收割等服务。近期,各地种植大户纷纷前来洽谈,目前该中心已接到来自揭西、惠来以及潮州、汕头等地的育(插)秧订单2000多亩。